正文 論我國體育健兒的“亮劍”精神(1 / 2)

論我國體育健兒的“亮劍”精神

學術展台

作者:王曉傑

摘要:本文根據都梁小說中展現的亮劍精神,查閱此方麵的資料結合我國體育健兒的事跡來論證亮劍精神,突出我國體育健兒的熱愛祖國、頑強拚搏、永不放棄、舍己為人的精神品質。

關鍵詞:亮劍;體育賽場;體育精神

曆史經驗告訴我們,精神的強大不僅是一個民族強大的開始,更是一個民族強盛的必然。根據都梁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亮劍》,自打播出以來,雖已在多個電視台播出過多遍,但每次播出都能使觀眾看得熱血沸騰,巴不得自己也可以站在那硝煙彌漫的戰場,親眼看看那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親耳聽聽那響徹雲霄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衝鋒號角;親身體會那可以傲視所有對手不畏所有困難艱苦所的民族氣節、亮劍精神。那麼何謂“亮劍”精神?,我們不妨用劇中李雲龍的話來解釋這個定義:“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強大,就算對手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尤榮。”亮劍亮出的是永不服輸、敢於拚搏的劍;亮出的是互相配合、團結協作的劍;亮出的是為了集體利益舍身忘我的劍。我們的民族崇尚亮劍精神,我們的時代需要亮劍精神,而中國的體育健兒精神正是亮劍精神在體育賽場上的真實寫照,正是亮劍精神的延續。

一、忠於祖國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

每當《義勇軍進行曲》響起,每當五星紅旗徐徐升起,為什麼每一位體育健兒都眼含熱淚,不僅僅是因為那嘹亮動人的歌聲,那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是對自己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努力付出的回報,更是為了自己不負所有站在身後默默注視的國人所托,完成了國家賦予的使命,讓自己祖國的國旗可以高高飄揚在賽場的上空而流下的激動的淚水。不需要太多言語表達,隻是默默佇立凝視那麵鮮豔的紅旗、任淚水滑落;隻是跟著音樂一遍又一遍的唱著那首每個音符都已深入骨髓的歌;隻是因為自己的每一根血管裏流淌著的都是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因而可以為它拋頭顱、灑熱血,甘願為它奉獻自己的所有青春。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為中國奪得第一枚奧運會金牌的時候,24歲的王義夫隻獲得了同一項目上的銅牌;1988年奧運會,他重整旗鼓再次出征卻再度失意而歸;1992年幸運女神終於眷顧了這個比任何人都要努力比任何人都要頑強的勇士,這一次他終於站上了與他擦肩而過數次的最高領獎台,並在在接下來的 1996年和2000年分別在亞特蘭大和悉尼都取得了奧運銀牌的好成績。2004年,王義夫第六次參加奧運會,奪得男子10米氣手槍金牌,他站在領獎台老槍淚流。六次出征奧運,24年癡心不改,王義夫的執著讓人不由肅然起敬,曆經24年的歲月滄桑,他從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變成了成熟穩重的中年,王義夫獻給射擊、獻給國家的是自己的整個的青春,可是他卻從未有過一句怨言,半途而廢或者臨陣逃脫這些詞語也從來未在他的字典裏出現,他知道,當他決定成為一個運動員的時候,他就已下定決心將自己這一生全部奉獻給賽場、奉獻給國家。

二、麵對勁敵,永不服輸敢於拚搏的亮劍精神

即使麵對強大的對手,縱然倒在對手的劍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此話正是中國男籃健兒的真實寫照,北京奧運會男籃小組賽中國男籃麵對號稱“夢之隊”的美國男籃,雖然實力懸殊,但是中國男籃健兒並沒有絲毫的自卑和怯懦,敢打敢拚,真正賽出了屬於自己的風采。比賽之前,所有人圍成一圈,相互鼓勵,用肩膀扛起整隻球隊、扛起13億國人的期望。他們在賽場上頑強拚搏,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麵對強大的對手沒有畏手畏腳,沒有害怕退縮,有的隻是全力以赴,勇往直前,為一絲希望盡百倍的努力。盡管大局已定,也不曾因此而放棄,也不曾有任何退縮的念頭,有的是能得一分是一分的拚搏,有的是跌倒再爬起來的不服輸精神。終場哨聲響起,中國男籃雖沒有擊敗對手,卻同樣收獲了觀眾迎接勝利者的雷鳴般的掌聲。中國男籃在失敗中鑄成的亮劍精神比一場勝利更能鼓舞人心,也更能打動人心。同樣的故事發生在雅典奧運會女排決賽場上,一樣的前情設計但卻是不一樣的結果,賽前不被看好的中國女排在決賽中對上實力超群的俄羅斯女排,在前兩局失利的情況下,中國女排姑娘一分一分的將比賽拖入第五局決賽,當張越紅拚盡全力將球扣死時,全隊開始忘情的狂歡,激動喜悅的淚水在這一刻在她們年輕的臉上盡情流淌。狹路相逢勇者勝,逢敵必亮劍。麵對強敵,即使對手再強大又何妨,劍鋒所指,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