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密泥老虎
學術展台
作者:郭雲雲 張宇紅
摘要:泥老虎是高密最有特色的民間藝術品,是濰坊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文主要寫高密泥老虎的製作工藝、色彩裝飾、造型特色以及其文化氣韻。
關鍵詞:泥老虎 製作工藝 色彩裝飾 造型特色 文化氣韻
高密泥塑起源於明代萬曆初年,聶家莊人用泥做成一種叫“鍋子花”的焰火出售,經過發展把裝火藥的泥坯做成多種形狀,焰火放過後,再當玩具或擺設。泥塑漸漸不再是焰火的附屬品,而發展成獨立的手工藝術品。到清朝乾隆年間,聶家莊泥塑借鑒了楊家埠年畫的藝術特點,在表現手法和著色上進行創新,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動作,使聲音,色澤,動作融為一體。
在聶家莊的泥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泥老虎”,又稱“泥叫虎”。青齊之地,時有童謠曰:“小孩小孩你別哭,你爹去了青州府。花啦棒,泥老虎,咕嘎咕嘎兩毛五。”“泥老虎”豎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掛桃紅大花,額塗朱筆“王”,既威風凜凜,又嬌豔可掬,用手拉送首尾,即有嘯聲發出。
高密“泥老虎”的獨特工藝
泥老虎的製作從開始挖土到最後成品需要幾十道工序,不僅對土、製成的坯有要求,對畫的技術、顏色選擇都很講究。從春天取土到冬天塗粉著色,泥老虎需要跨越四季才能誕生。泥老虎製作的幾個步驟:
原料:土地下挖1-2米,即可得到適合土料—“紅崗子土”。這種當地特有的土不含雜質,粘度適中,不斷不裂,適合做泥塑。
製坯:做虎頭、虎尾的泥坯。每年五月份開始製坯。取得土料後,將其曬幹、砸碎,再用篩子細篩幾遍,加水揉透和勻,捏好坯,曬透。
製哨與按哨:
製作葦哨:哨子的原料是蘆葦杆兒。先把蘆葦杆兒截為3公分長,除去腔膜,兩端用鋒利的刀子削出20~30度的坡度,坡度必須適中,太陡或太平哨子都不響;然後順手在坡度正對麵處割條小縫,縫隙不能太深,太深哨音不亮;最後選擇厚薄適中、含纖維較長的紙片作為響膜壓進兩端的縫隙。
安裝葦哨:老虎頭後麵製成一種哨,這種哨是雙哨,來回都響,把哨固定在老虎的後尾部。
連接坯體:虎頭和虎尾的坯體用柔韌的薄羊皮相連,羊皮起到緩衝的作用。
上色:塗上油彩,顏色均勻,不褪色。上色的工序也因個頭大小而不同,越大工序越多。
高密泥老虎的色彩裝飾
在聶家莊泥塑的初始階段,還被稱為“鍋子花”時,泥老虎還不具有色彩裝飾。在其成為單獨的藝術品時,民間藝術家們開始運用彩繪的形式對其進行裝飾。所以高密泥老虎是彩繪和泥塑造型相結合的工藝品。
聶家莊泥玩具顏色幹淨漂亮,注重彩繪,這讓泥玩具充滿靈性。“三分坯,七分畫。”畫不好,顏色用不好,泥玩具的藝術性就大打折扣。一般是先在塑形完整的玩具上均勻塗敷滑石粉的溶解物,罩住泥的本色,然後上色,先上大紅色,再上綠色、黃色、黑色。上色的麵積是先大後小,先廣後狹,先粗後細。一些需要仔細描繪的部位,如眼、鼻、口、舌等,都是利用小筆仔細描摹,力求細致入微。服飾或裝飾圖案的色彩等到臉部結束後再來描繪。所有部位的色彩塗完之後,將玩具放在陰涼處晾幹。
在泥老虎彩繪過程中運用一種退暈的筆法:用筆蘸滿清水,筆尖點施一絲色料,上色時靠腕力和速度輕輕劃過表麵,形成優美果斷的線條。另外,清水隨著色料的點暈,在畫麵上形成一種過渡自然平和的藝術效果,這是借鑒了楊家埠撲灰年畫的畫法技巧。
泥老虎的色彩裝飾主要集中在麵部和前腿,臀部偶有點綴。泥老虎所用色彩大膽、豔麗。體現泥老虎威嚴的部位:唇部和眼睛包括眼睛的外輪廓均用黑色來表現。老虎的額骨、鼻子和口表現為紅色,以示喜慶和威嚴。腮部和下顎都用桃紅色暈染的方式來進行填充。在泥老虎額頭上部的花朵一般會和腮部的裝飾顏色相呼應,再加綠色和黃色為點綴。泥老虎胸部和前腿,用大麵積的黃色作為底色。胸部在黃色底的基礎上綴以桃紅色的花朵和綠色的葉,為泥老虎做裝飾。在泥老虎的臀部,老虎的尾巴是以一朵花表示,花朵中心為虎尾;或是以一點紅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