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芻議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護理(1 / 2)

芻議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護理

學術展台

作者:朱金燕

摘要: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影響重要髒器,如心、腦、腎的結構與功能,最終可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從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出發,提出了護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導的對策,旨在提高護理質量,預防疾病。

關鍵詞:高血壓;護理;措施

1.原發性高血壓的概念釋義

原發性高血壓是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伴或不伴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綜合征,通常簡稱為高血壓①。

2.護理評估

(1)病史評估:詢問發現血壓升高的時間、血壓水平及治療情況;了解有無家族病史及家庭飲食習慣;了解有無其他合並症,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評估心、腦、腎等重要髒器的受損情況。

(2)身體狀況:注意生命體征、意識及精神狀況,評估有無血壓驟高或驟低或持續升高、頭痛頭暈、眩暈等伴隨症狀及體征;了解有無夜尿增多、視力減退、活動乏力等症狀。

(3)心理社會評估:評估有無工作壓力重,精神緊張,家庭、社會的壓力大,人際關係、經濟負擔重,心理、精神長期緊張等因素存在。

(4)輔助檢查:常規心電圖或動態心電圖檢查,心髒三位片、心髒超聲檢查,血液生化,檢查。

3.護理診斷

(1)疼痛:頭痛與血壓升高導致腦血管張力增高有關。

(2)有受傷的危險:與頭暈、視力或意識障礙、體位性低血壓有關。

(3)潛在並發症:高血壓急症。

(4)知識缺乏:缺乏高血壓病的治療和自我保健知識。

(5)活動無耐力:與組織灌注不足有關。

4.護理措施

4.1生活護理

(1)體位:當患者血壓突然升高導致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時要注意協助患者取側臥位或頭偏向一側,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進入氣道。

(2)休息與睡眠:提供有利於睡眠的環境與方法,必要時使用鎮靜藥;午後控製水分攝入,減少夜尿次數;科學地安排治療、檢查的時間,避免幹擾睡眠;告訴患者睡眠與血壓的關係,消除或減輕情緒緊張。

(3)活動:劇烈的身體運動可使心率增加,血壓升高,所以血壓太高時應減少活動,宜絕對臥床休息以免血壓繼續升高。血壓平穩期應堅持適當的體力活動,從輕度或中等強度的運動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

4.2 飲食護理

(1)限製鈉鹽:據報道,人群每日攝鹽量減少5g,能使舒張壓平均下降7mmHg,且低鹽飲食與利尿藥合用可促進利尿藥的效果。建議成人攝鹽量不超過每日5-7g,禁食高鈉食品,如熏肉、香腸、花生醬、冷凍蔬菜、罐頭食品、蜜餞、汽水等。

(2)限製飽和脂肪和高膽固醇食品,如豬油、魚子、內髒、蛋黃等易致動脈硬化。

(3)攝取適量蛋白質,以優質蛋白為主。

(4)避免大量飲水,以免循環血量增加而導致血壓升高。

(5)攝取低熱量或中等熱量的均衡飲食,因熱量太高容易發胖。

(6)保證鉀、鎂、鈣的攝入:鉀與高血壓之間呈明顯的負相關,增加膳食鉀主要是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豆類等。膳食中低鈣與高血壓有關,我國人群普遍攝鈣量不足,膳食中鈣的主要來源有牛奶、豆類、芹菜、蘑菇、木耳、蝦皮、紫菜等。

(7)避免食用刺激性飲料,如咖啡、茶、可樂,以免增加心髒負擔;戒煙戒酒。

(8)少量多餐,避免飽食。

4.3 用藥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