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大學生宗教信仰狀況的研究
學術展台
作者:吳斌
摘要: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形態,至今仍然影響著人們的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尤其是在一些全民信教的民族中,宗教對人們價值觀的形成,思維活動的模式及為人處世的方式都有重要的影響,但在當今中國,由於社會文化的變遷,經濟發展等一係列原因導致宗教文化的傳承堪憂。本文在對XX民族大學穆斯林大學生宗教信仰狀況作出調查的基礎上,對宗教信仰在穆斯林大學生中發生的變化進行了調查,並探究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提出一些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穆斯林 大學生 宗教信仰
Abstract: Religion as a social cultural form,has greatly influenced the religious life and secular life of people, especially in somereligious minorities, the formation of religion on people's values, have important effect of thinking mode and way oflife, but in today's Chinese, due to the changes of social cultur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series of reasonslead to the inheritance of the religious culture of worrying.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XX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to Muslim religious beliefs of college students status,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changes of religious belief in Muslim students in place, and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such a change, and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The Muslim College students' Religious beliefs
一、引言
穆斯林是信仰伊斯蘭教教徒的統稱,在中國穆斯林分布廣泛,近年來不少學者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邊緣化穆斯林”,在穆斯林群體中有一部分人他們不認真遵守伊斯蘭教規,與教義日益疏遠,除了因強調祖先的阿拉伯(或波斯)身份而認同自己的民族成分外,在社會生活中幾乎與伊斯蘭教失去了任何聯係。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的發展伊斯蘭教麵臨著被同化的危機,信教民眾的宗教信仰已經被弱化,特別是對信奉穆斯林的民族大學生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以往來說穆斯林大多分布在西北偏遠的農村籍城鎮地區,但是在對科學知識需求越來越高的當代社會與,很多民族學生走出了家鄉,走向了文化異質性特別突出的大學校園。這給他們維持自身的民族信仰與民族知識帶來了挑戰。因此維持自身的宗教信仰,傳承鄉土知識對於民族大學生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穆斯林:意思是順服伊斯蘭教的神安拉的人,本文所指的穆斯林僅指信奉伊斯蘭教的人,所謂信仰是指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們對所信仰的神聖對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義),由崇拜認同而產生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塗爾幹認為宗教具有社會整合的功能;傳統的繼承性;發展的功能;維係的功能。現今,很多學者都在研究鄉土教育與鄉土知識的傳承,宗教信仰在民族地區實質是一種鄉土知識,多年的家庭教育、民族學校的學習對於民族傳統知識的傳承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但是進入到高校學習,民族地區的大學生麵臨著被同化的危險,民族信仰越來越薄弱,民族宗教對傳統的傳承性堪憂。
二、穆斯林大學生宗教信仰狀況的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95份,有效回收91份,通過對伊斯蘭教的態度及對宗教儀式的遵從包括對六信了解;對伊斯蘭教的態度;是否封齋;去清真寺的頻率;是否會念經以及知曉其意義的調查分析大概了解穆斯林大學生對宗教的認識程度及對宗教儀式的遵從度,而且可以看出大部分穆斯林對宗教知識的了解度不夠,對宗教儀式嚴格遵從的比例也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