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獨立學院“三困生”特點及工作探索(1 / 3)

獨立學院“三困生”特點及工作探索

學術展台

作者:劉新進 孟茜

摘要:隨著獨立學院招生人數的日益增加,獨立學院貧困生也日漸增多,其中“三困生”是一類比較特殊的群體。如果對他們的引導不當,有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不利於和諧校園建設。本文首先闡述了獨立學院“三困生”的特點,接著指出獨立學院“三困生”工作中存在的幾點問題,最後給出相關建議。從三個方麵提出解決問題方法,即建立“三困生”特殊資助體係、深入開展“學業解困工程”、構建心理幫扶長效機製。

關鍵詞:獨立學院 三困生 資助體係 心理幫扶

在2002年,全國高校在校生已達1600萬人,毛入學率達到了15%,我國已步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1]。隨著獨立學院招生人數的日益增加,大批家庭經濟困難又想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學生也相繼進入了獨立學院。獨立學院貧困生的構成,其中一個重要方麵就是來自農村以及偏遠地區,學生家庭收入偏低;二是部分城鎮家庭,由於產業結構調整、企事業人員下崗分流等原因,家庭收入降低;三是有些家庭遭遇特殊變故,影響家庭收入;四是一些學生來自多子女家庭,負擔較重;五是當今離異家庭增多,出現學生無人願意過問狀態;六是獨立學院學費較高,客觀上也加重了學生與家長的負擔[2]。

“三困生”通常指經濟困難、學習困難、心理困惑的學生,他們是在大學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軌的背景下,伴隨著深刻的社會轉型而形成的特殊群體[3]。由於多種原因,一部分貧困生同時存在著學習困難,並由此引發心理困惑,他們在日常學習、社會交往和生活中常表現出退縮和缺乏主動性,學習動力不足,學業落後,不善與人交流,自卑感強等特點,心理普遍呈現出亞健康狀態。如果對他們引導不當,有可能出現嚴重後果,不利於和諧校園建設。

一、 獨立學院“三困生”的特點

1.獨立學院的“三困生”處在經濟重壓之下

隨著“讀書改名命運”觀念的不斷深入和國家“綠色通道”政策的實行,部分想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家庭貧困學生相繼進入了獨立學院,於是這些相對貧困甚至是貧困家庭的學生邁著沉重的步子、背負著幾代人的希望走進獨立學院。校園貧富差距較大並存在擴大趨勢,其中貧困學生每月的生活費集中在500元左右,而較富裕學生多數在1000 元以上,還有少部分在2000元以上。

2.獨立學院學生的入學成績相對偏低,學習相對比較困難

獨立學院學生招生批次為本科三批,這個批次的招生分數一般要低於本科二批幾十分,和本科一批的分數差距更大。雖然有偶然因素沒考好的情況存在,但普遍來看,獨立學院學生入學起點偏低,生源質量偏差。獨立學院學生的智力水平與其他學生並沒有大的差別,之所以成績不理想與他們缺乏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不無關係,而大學更加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索性。獨立學院學生比較難以適應大學學習方式,導致他們畏難情緒大,學習動力不足;還有部分學生難以承受考試的失敗,以逃避的方式應對遭受的挫折,缺乏學習韌勁,感到茫然和無所適從。

3.“三困生”容易產生心理困惑,社交比較缺乏

表麵的經濟壓力導致的更深層次問題是“三困生”心理上的困惑,他們因家庭經濟困難所導致心理上出現自卑、孤僻、敏感等現象。其常表現為:一是嚴重的自卑心理。二是自我封閉和對他人的排斥。三是拜金主義和仇富心理思想嚴重。

獨立學院“三困生”不僅僅是經濟困難、學習困難、心理困惑的簡單疊加,更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首先,獨立學院較高的學費、相對偏差的生源、自我要求不高。這些都是獨立學院“三困生”特有情況,都會使得貧困生在學業上進步艱難,在心理上容易自卑和封閉自我。其次,學業上的失敗進而會導致內心的迷茫,背負的壓力越來越大,更容易形成心理扭曲。最後,“三困生”的負麵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學習動機和學業成績,也會影響到他們對貧困的認知態度。合作學習[4]能提高學習效率,加深記憶,實現更多高層次推理與批評性思考,更能從他人角度看問題。而“三困生”因經濟與心理上的落差,經常遊離於合作學習之外,不能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合作技能嚴重缺失,對以後融入社會造成很大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