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籃球規則的演變對籃球比賽的影響研究(1 / 2)

籃球規則的演變對籃球比賽的影響研究

學術展台

作者:李先達 胡巍

摘要:籃球規則是籃球技術、戰術的法規。它肯定正確的技術,保護合理的接觸,否定錯誤的動作,限製不符合體育道德的作風。隨著籃球比賽的不斷發展,技術戰術的日益提高,籃球規則也在不斷地修改、變化。但是,規則的修改不是盲目的,而是一項嚴肅、謹慎的大事。每次規則的修改和變動,都直接影響籃球運動的發展和技術、戰術的提高與應用。

關鍵詞:籃球運動;籃球運動規則; 技術;戰術

1、籃球規則的演變與修改,促進了高大隊員的身體素質和籃球技術、戰術的全麵發展。

在整個的籃球運動發展過程中,一度出現了高大運動員來左右比賽勝負的傾向。各個隊都在千方百計地尋找和物色高大運動員,一味的追求隊員高度,而忽視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戰術的全麵發展,使籃球比賽形成了隻靠高大隊員在籃下死扣、頂擠、亂靠的單調打法。所以,要想改變當時這種現狀,扭轉籃球運動中唯一追求高大度,而不重視身體素質的、技術、戰士全麵發展的傾向,也隻有從規則著手,才能解決問題。1932年增加了3秒鍾的規定;1948年限製區從1.80米擴大到3.60米;1949年限製區由3.60米擴大到6米。限製區的不斷擴大限製了高大隊員在籃下的活動範圍,從而使籃球比賽又出現了緊張激烈的氣氛。2008年三分變為6.75米,在籃下有合理衝撞區,運動員從後場運球,必須雙腳以及籃球都過中線才算進入前場。2010年球場的禁區(三秒區)將會由梯形改成長方形,三分線的距離將會從6.25米增加到6.75米外的球隊區,從球場的底線算起,往技術代表區的方向,長度應為8.325米。在比賽的最後兩分鍾和加時賽中,叫暫停的球隊可以擁有後場球權,暫停後不用在從場外的中線附近發球,而是在技術代表區的對麵指定的發球區發界外球。以籃筐在地板上的中心點為原點,以1.25米為半徑,劃出一個半圓,這個區域為合理衝撞區,在這個區域隻有阻擋犯規,沒有帶球撞人。當比賽被中斷時,如果24秒計時器上的剩餘時間多於14秒(包括14秒),那麼計時器上的時間將不做調整;反之如果時間少於13秒(包括13秒),那麼24秒計時器上的剩餘時間將會被調整到14秒。如果防守球員對已經完全擺脫防守的快攻球員進行身後犯規,將被判罰違體犯規。如果運動員在比賽上場過多的有揮動肘部的動作,那麼即使沒有身體接觸也將會被判罰技術犯規。在比賽的最後兩分鍾和加時賽中,叫暫停的球隊可以擁有後場球權,暫停後不用在從場外的中線附近發球,而是在技術代表區的對麵指定的發球區發界外球。

在整個激烈的比賽中,出現了打高度與速度並重的局麵。全場人盯人,半場人盯人和全場緊逼人盯人防守戰術相繼出現。這就迫使高大隊員向著速度靈活和技、戰術全麵的方向發展。規則的不斷修改、演變大大提高了對隊員個人技術的要求。技術動作不斷創新,如出現了自下而上的原地跳起扣籃,反手變手扣籃,雙手反扣以及空中補籃等。

在戰術方麵,原來規則規定:阻擋與掩護的任何動作均為不合法,後來改為現在的合法掩護與非合法掩護,區分正確的與錯誤的技術。1985年確定主場隊員為5人,打破了前衛、後衛、中鋒不能越區的打法。60年代由於10秒鍾規定和中線的恢複以及球回後場規則的增訂,出現了全場區域緊逼,半場區域緊逼和移動進攻等打法。

從以上幾方麵可以看出,由於高大隊員身體素質和技術、戰術在比賽中的運用,籃球比賽將由控製地麵優勢盡可能發展到掌握空中優勢,加強空中爭奪的程度,擴大了空中控製麵積,使籃球運動向高度家速度,技術家身體素質,強度家意誌品質的方向發展。

2、籃球規則的修改促進了籃球比賽的連貫性

19世紀末,籃球運動剛剛興起,群眾十分喜愛每進行籃球比賽時有許多觀眾圍觀,有時甚至不約而同地進入比賽場地,以至比賽常常因此而中斷。1982年規則規定了正式的比賽場地。

由於比賽的對抗性越來越激烈,隊員經常為了搶球而不惜一切,以致有好多隊員常用身體發生接觸後倒地不起,使比賽中斷。所以規則80—84條規定:如遇受傷不能比賽者,必須在1分鍾內替換出場等。這些規則的修改,不僅加快了比賽的速度,也提高了整場比賽的連貫性,使籃球比賽更加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