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化手段運用於環境藝術設計剖析虛擬美學
學術展台
作者:孔凡坤
摘要:傳統環境藝術設計通過二維畫麵、建築景觀模型、沙盤等方式來呈現。在新技術發展的今天,在3D技術的影響下,虛擬性交互設計在環境設計的表現中越來越趨於流行和被人們所接受。通過數字化手段運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虛擬現實設計,可以更好的帶給人們最直觀的感受,從視覺向視聽交互設計的轉變,這一技術也表現出其特殊意義及前景價值。
關鍵詞:數字化;環境藝術設計;交互設計;虛擬現實設計;3D虛擬技術
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個新興的藝術門類,與最前沿的現代科學技術—計算機技術結緣順理成章,水到渠成。誠然,環境藝術設計發端於傳統美術,手繪效果圖曾經是設計師用來表達設計意圖、傳達設計理念的唯一手段,綜合多元的圖形思維方法也大多建立在徒手畫基礎之上。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今天,為這一學科的表現實現了2D到3D的重大變革。
一、環境藝術設計從傳統到數字化表現
環境藝術設計在最初的時間裏,我們能看到的都是一些手稿的呈現,通過圖紙手繪來表現整個環境的空間關係,這局限在平麵的視覺感受之上。
在當時各種條件並不成熟的時候,手繪無疑是最快速的表達一個設計師的想法的直觀呈現,能夠為創作和設計起到一個良好的鋪墊和提高作用。同時,也為後人的學習借鑒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和財富。因此,哪怕是到現在,手繪這一最基礎的功底還是作為一個設計師所需具備的一種專業素質,是一種最基本的要求。因為,在我們表達我們的思想和方案的時候,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不經對比,就直接形成最終的方案。因此,我們必須不斷的通過前期的甚至大量的手稿,來闡述自己的方案和創作過程。這樣,才能夠產生最終更為成熟的方案,進行實施和進一步的操作。隨著時間和各種軟件技術條件的成熟,手繪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淡化,但是我們做設計,必須把自己手繪功夫提升上去,再去結合數字化背景下的這些軟件設計,讓我們想得到的環境和景觀、建築等之間的空間關係得到更加細膩真實的呈現。在計算機產生之後,這些虛擬的設計也漸漸發展成熟起來,人們可以通過相關的繪圖軟件,進行簡單的設計表現,到後來的動畫漫遊的呈現,為我們環境藝術設計這個學科,找到了更加直觀和真實的場景呈現。這也實現了從傳統的手繪表現,到數字化背景下的虛擬景觀圖像表現。
二、環境藝術設計中虛擬表現的技術手段及優勢
在數字化背景發展下,環境藝術設計的表現從2D平麵的視覺轉變成現在高端的如同看電影一樣的3D虛擬試聽交互設計,這些成果的實現,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有著本身優越的作用和價值體現。
首先,虛擬現實的交互設計建立在VR技術之上。VR技術是在1989年由美國公司的奠基人提出的“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一詞,簡稱VR技術。它用來表述當前紛紛出現的各種借助於計算機技術及最新胭脂的傳感裝置所創建的一種新的模擬環境的技術。這是綜合計算機圖形、多媒體、傳感器、顯示以及仿真技術等多種學科而發展起來的,是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領域裏的新技術。計算機實時三維圖形學、三維仿真技術是VR技術最重要的技術基礎之一,任何複雜虛擬環境的創建,都離不開三維造型及對這些造型的各種實時處理。而且,模擬環境的實時動態顯示也是虛擬現實技術的首要問題。不然,就會產生畫麵停頓,不真實不流暢的感受。這些,都是實現虛擬交互設計的一些技術手段和方式。
在這些技術手段的作用下,將虛擬交互設計帶來的視覺、聽覺、甚至觸覺等感受的實現,應用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場景效果當中,可以更加直觀真實的體現身臨其境的“沉浸感”,實現人在畫中遊的“交互性”。這就區別於之前的平麵傳遞,這種虛擬交互性的體現,采用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互方式,而不是以人去適應設備。這需要的是各種高精度、搞可靠性的三維人機交互設備、傳感器以及大視角的圖像投射、立體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