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九 回 縉雲山天師岐伯傳醫道 野牛鋪軒轅黃帝遇黑牯(2 / 3)

岐伯也跟了出來。

常先見黃帝和岐伯出來,叫得更響。

岐伯走到常先跟前,切脈、望苔,然後冷笑笑回到黃帝跟前。

黃帝關切地問說:“先生,他要緊嗎?”

岐伯冷冷一笑說:“軒轅大王,讓他別裝了,快起來換衣服,別沒病凍出病來。”

黃帝一頭霧水。

岐伯說:“他在裝病。”

黃帝聞聽此言,很不高興,對常先說:“常先鋒,還不快快起來,向先生賠罪!”

常先見岐伯識得病之真假,不得不佩服,翻身而起,趴在岐伯跟前連連磕了幾個頭

大鴻也跟著磕頭。

黃帝見岐伯一眼就能看出病情,驚歎不已,說:“先生,孤王想跟你一樣,臨診病人,能其死生,決斷疑惑,掌握要領,如同日月之光一樣明了,可得聞乎?”

岐伯說:“色、脈診察方法,乃上帝所重,先師所授。上古名醫僦貸季,他研究色和脈的道理,通達神明,能夠聯係到金木水火土以及四時、八風、六合,從正常的規律和異常的變化,來綜合分析,觀察它的變化奧妙,從而知道其中的要領。欲知其要,隻有研究色脈。色以應日,脈以應月,太陽而有陰晴,月亮而有盈虧,從色脈中得其要領,正是診病的重要關鍵。而氣色的變化,與四時的脈象是相應的,這是上古帝王所十分珍重的,若能明白原理,心領神會,便可運用無窮。所以他能從這些觀察中間,掌握情況,知道去回避死亡而達到生命的安全。要能夠做到這樣就可以長壽,而人們亦將稱奉你為‘聖王’了。 中古時醫生治病,多在疾病一發生就能及時治療,先用湯液十天,以祛除‘八風’、‘五痹’的病邪。如果十天不愈,再用草藥治療。醫生還能掌握病情,處理得當,所以邪氣就被征服,疾病也就痊愈。至於後世的醫生治病,就不是這樣了,治病不能根據四時的變化,不知道陰陽色脈的關係,也不能夠辨別病情的順逆,等到疾病已經形成了,才想用微針治其外,湯液治其內。醫術淺薄、工作粗枝大葉的醫生,還認為可以用攻法,不知病已形成,非攻可愈,以至原來的疾病沒有痊愈,又因為治療的錯誤,產生了新的疾病。” 黃帝說:“願聞要道。”

岐伯說:“診治疾病極重要的關鍵在於不要搞錯色脈,能夠運用色脈而沒有絲毫疑惑,這是臨證診治的最原則。”

“先生主要精神是不離色脈,孤王知之。”

“軒轅大王,治病的主要關鍵,還有一個。”

“還有一個?”

“就是與病人接觸中問得病情。”

“怎樣問法?”

岐伯說:“這要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關好門窗,與病人取得密切聯係,耐心細致的詢問病情,務使病人毫無顧慮,盡情傾訴,從而得知其中的真情,並觀察病人的神色。有神氣的,預後良好;沒有神氣的,預後不良。”

“先生,我想請您談一下人體的六髒六腑,他們的職責分工如何?高低貴賤何如?”

岐伯說:“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人的神明均出於此;肺,是相傅之官,猶如相傅輔佐君主,主一身之氣而調節全身;肝者,將軍之官,謀略由此而出;膽,中正之官,決斷出於此。膻中者,圍護著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中的喜樂靠他傳布初來。脾和胃司飲食的受納和布化,是倉廩之官,五味的營養靠它的作用得以消化、吸收和運輸。大腸是傳導之官,可排除糟粕。小腸是受盛之官,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進一步清濁。腎是作強之官,能使人發揮潛力而產生各種技巧。三焦,決瀆之官,能通行水道。膀胱者,州都之官,蓄精藏液。以上這十二個官,雖有分工,但相互依賴,不能脫節。故主明則下安,用此道理養生,則延年益壽;用此道理治天下,天下就會昌盛繁榮;否則,則反之。軒轅大王務須牢記。”

黃帝深領真諦,大喜說:“好啊!聞精光之道,乃聖人建功立業基礎,我將藏至靈蘭之室,以便流傳後世。”

黃帝一行離開縉雲山,出川北上,經劍閣、廣元、過陽平關,直奔有熊國。

這一天,他們來到野牛鋪。

野牛鋪是個盆地,四周環山,中間方圓數十裏是平原。環山不高,但古樹陰森。平原青草茂密,野花爭豔;原上河水呈S形,潺潺長流,清澈透底。

黃帝等人正在讚歎野牛鋪乃人間仙境時,突然感覺四周有種令人驚恐地顫動,而且,這種動靜越來越大,漸漸的就聽見附近的樹木劈裏啪啦的響聲,緊接著一片黑壓壓的野牛出現在草原上。

走在前麵的是野牛部落的首領黑牯和他部落的四大魔頭。

黑牯頭戴牛頭盔,身披野牛皮,黑臉紅胡須,銅鈴似的眼睛,血盆大口,手持長長地的牛鞭,牛鞭一甩,啪啪地震天響,所有的野牛都怕黑牯的牛鞭,——野牛王也是如此。

那四大魔頭猶如魔鬼一般,頭發又長又亂,或紅,或綠,或藍,或灰,不知是用什麼染的,臉上也塗著各種顏料,嘴都塗成紅色,或歪或斜,眼睛都塗成黑眼圈,模樣實在嚇人。他們手中的武器,或鞭,或棍,或石斧,或箭弩。他們袒胸露乳,腰圍一塊獸皮遮羞,赤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