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十六 回 華夏國劃野分疆封官位 求公平倉儲隸首製算盤(1 / 3)

第 五十六 回 華夏國劃野分疆封官位 求公平倉儲隸首製算盤

華夏部落王宮。

所謂王宮,不過是很簡陋的大棚而已,隻是裝點得比較漂亮說:有鮮花,有絲綢,有野獸的骨飾,有刀槍劍戟等。

一大早,文武官員便齊聚在黃帝的周圍籌劃新國大事。

風後說:“大王,臣對建立華夏國有一點拙見。”

黃帝說:“先生道來。”

風後說:“華夏應化野分疆,便於治理。”

黃帝胸有成竹:“孤王也有此想法。我打算派豎亥丈量天下。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裏,五裏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可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再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個官位管理國家。”

風後說:“大王所言極是,不過,對各級官員要嚴加管束,不能放任自流。”

黃帝說:“善。”

風後說:“要讓各諸侯節簡樸素,廉潔奉公。”

黃帝說:“善。”

風後說:“為反對官員奢靡,臣有六種‘禁重’之法。”

黃帝說:“何謂‘六禁重’?”

風後說:“所有官員要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

黃帝說:“上至國公王侯,下自各國民眾,均應如此。”

風後說:“華夏應依法治國,德施天下。”

黃帝說:“設禮文法度、治法而不變!力墨、後土——”

力墨、後土說:“臣在。”

黃帝說:“命力墨擔任法官、後土擔任獄官,今後對犯罪重者要判處流失,罪大惡極者要判處斬首!”

力墨、後土說:“遵旨。”

黃帝說:“風後先生——”

風後說:“大王。”

黃帝說:“孤得天下,有五彩祥雲籠罩,乃上天之佑,姑且將官以雲為名,軍以雲為師。設春官青雲氏、夏官縉雲氏、秋官白雲氏、冬官黑雲氏、中官黃雲氏,辨東南西北中之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祲象。”

風後說:“大王英明。”

黃帝說:“設 天、地、神、祇、物類之官,是謂五官。讓其各司其序,不相亂也。”

風後說:“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異業,敬而不瀆。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災禍不生,所求不匱。惟有這樣,民眾才頭腦清楚,不致迷信,神也不至於羼雜著人的陰謀詭計,才顯出其高超純潔。他們各盡自己的職分,各治自己的事情。”

黃帝說:“風後受金法,天老受天籙,五聖受道級,知命受糾俗,窺紀受變複,地典受州絡,斥州選舉,翼佐帝德。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陰陽之氣,節四時之度,正律曆之數。”

眾說:“遵旨。”

黃帝說:“命倉頡造字,記錄萬事萬物。設立學堂,教誨天下諸侯與巫師,統一文字符號,廣推華夏之象形文字。”

倉頡說:“遵命。”

黃帝說:“沮誦、孔甲博通古今,深諳天文地理。命沮誦作雲書,孔甲為史官。”

沮誦、孔甲說:“遵命。”

黃帝說:“命嫘祖傳授育蠶、繅絲、染坊之術,讓族人不再赤身露體或穿獸皮、樹葉。”

嫘祖說:“遵命。”

黃帝說:“命曹胡、伯餘製衣裳、於則做草鞋。”

曹胡、伯餘、於則說:“遵命。”

黃帝說:“命夷牟製箭,揮做弩,防備四方謀反。”

夷牟、揮說:“遵命。”

黃帝說:“命伶倫創製樂律。讓族民知道觀其舞,知其德,聞其諡,知其行。”

伶倫說:“遵命。”

黃帝說:“命雷公和岐伯論證經脈旁通,著難經, 製針灸用的九針。”

雷公、岐伯說:“遵命。”

黃帝說:“命赤將為木正,砍伐樹木,打造廣廈千萬間,讓族民有家可居。遮風擋雨,以防野獸毒蟲侵襲。”

木正說:“遵命。”

黃帝說:“寧封子擅長製作陶器,委以陶正之職;馬師皇熟悉牲畜 ,命其為牧正。”

寧封子、馬師皇說:“遵命。”

黃帝說:“大常察乎天利,使為廩者;奢龍辨乎東方,使為土師,祝融辨乎南方,使為司徒;大封辨乎西方,使為司馬;後土辨乎北方,使為李。是故春者土師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馬也,冬者李也。”

眾說:“大王明鑒。”

黃帝說:“孤以風後、華蓋、大填、封巨、岐伯等為師,以求先生教導。”

風後、華蓋、大填、封巨、岐伯說:“謝大王!”

黃帝說:“力牧、常先、大鴻統領雲師,衛我華夏!”

力牧、常先、大鴻說:“遵命!”

黃帝說:“孤得天下,恩威並重,然德施天下,乃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