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打響波司登三大戰役 (二)(2 / 3)

“波司登:挑戰世界最高峰”的企劃執行過程中,張鴻雁有效調動了當時所能調動的一切資源,根據實際情況將公關、新聞、廣告、宣傳、新品推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單一的企劃過程發展為整體的品牌營銷,有節奏地步步推廣,達到了品牌競爭戰略的至高境界。

“波司登”登上世界最高峰策劃案的策劃和執行,使“波司登”的品牌戰略目標得以完美的實現,戰略製高點被一一踩在腳下。

第一、珠峰冰天雪地,禦寒是一大問題,能經受極度嚴寒的羽絨服不能不具有最強的保暖品質,因此首先完成了品質製高點的戰略思想。

第二、攀登珠峰作為世界登山史上的一大熱點,麵對的高度是世界之最,而“波司登”當時為全國第一,正準備走向世界,為民族品牌爭光,正可謂借最高峰,弘揚挑戰世界防寒服裝頂點輝煌的品牌理念,完成了品牌製高點的戰略思想。

第三、“波司登”品牌的成長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5~1997這三年,是這個品牌逐漸調整市場目標,更新設備,加大科技含量,提高產品質量及強化銷售渠道階段;第二階段是1998~2000這三年,為繼續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時,重點加大品牌文化含量,係統性、戰略性的宣傳造勢階段。因此,1997年之後,它的企業品牌戰略性策劃尤其顯得重要。“波司登”在最需要借勢造勢之時,成功讚助了中國登山隊,一夜之間使品牌從一般走向了頂峰,該事件所形成的巨大推進力已被後來的事實所證明。該策劃案成為“波司登”品牌的轉折點和無形資產的豐富源流之一。在廣告策劃中,尖峰傳播是一個強有力的手段。尖峰傳播是指具有最高最強的收視力、涵蓋力、到達力、公信度、依賴度的媒體及“焦點”策劃,而且是“最稀缺”、“唯一”、“第一次”,如中央一套《新聞聯播》的至高無上、《春節聯歡晚會》的萬眾矚目、《焦點訪談》的權威無比,以及一些具有“製高點”首創性、“焦點”、“熱點”的重大活動策劃。“波司登”登上世界最高峰策劃案正是巧妙運用了尖峰傳播手段把波司登的一個讚助行為推向空前的水平,使“波司登”品牌一躍而成為強勢品牌,並使所有同行望而生畏,難以效仿,如同戰場上占領了戰略製高點,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和持久的優勢。

第四、“波司登”登上世界最高峰,事件本身既利於傳播,令人關注,又非常鼓舞人,包括消費者,以此事件為宣傳要點推出的係列廣告,產生了良好的效果,並將具有深遠的影響,每當人們想到“波司登”,都會聯想到世界最高峰的雄姿。波司登並沒有將挑戰珠峰活動作為一次孤零零的個案結束,而是將它進行全方位、深化性、轟炸性宣傳,並將其與產品品質、內涵結合起來從而推出新品,一舉搶占市場製高點。

第五、為了深化“波司登”登上世界最高峰策劃案的內涵,張鴻雁在1999年又先後策劃登南、北極活動,與之相互映襯,進一步深入延伸登珠峰的內涵,有意識地將一個戰鬥係統化,擴延為一次規模強大的大戰役。成為服裝界唯一登上“世界三極”的品牌,形成其他品牌難以逾越的規模製高點。

讓我們對比一下1997年及2000年(企劃活動開始後)的市場情況:1997年銷售量為8億元,2000年則躍升至20多億元。

從中可以看出,波司登在全國羽絨服市場的占有率,從一般優勢到絕對優勢的轉變極為明顯。這不是象某些企業那樣通過大打價格戰來實現市場占有率的優勢,也不是象有些企業不惜血本,爭奪標王來實現市場占有率的優勢,更不象有些企業采用不正當手段,不惜詆毀同行的形象、損害同行的利益來實現市場占有率的優勢。波司登之所以能夠取得市場的絕對優勢,是因為產品無可爭議的內在品質和登上世界最高峰所造成的其他企業無法企及的品牌戰略製高點。

一戰平天下。

以1998年中斯聯合登山隊挑戰世界最高峰的事件為契機,以搶占戰略製高點的思想為指導,利用尖峰傳播等手段,組織了一係列活動以及新聞、廣告等全方位宣傳,形成一個強有力的造勢活動來強化人們對這個品牌的認同,使之迅速從一般走向成熟,將“波司登”品牌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麵,通過全方位、立體、係統的轟炸、造勢,使之牢牢占領行業霸主的地位,並與第二名拉開很大的距離,到2001年波司登已實現連續七年銷量遙遙領先,銷量突破1000萬件。

《波司登登上世界最高峰策劃案》的成功無疑是中國策劃理論與實踐的有力詮釋。在一個競爭相當激烈的行業,如何讓一個品牌從混戰中脫穎而出,一舉成為馳名商標?如何把一個知名度欠缺的品牌作成世人關注的焦點,迅速與其他品牌拉開檔次,搶占市場、宣傳、品質、品牌、規模的製高點?如何組織一個具有係統性、超前戰略性的品牌造勢活動並形成其他品牌難以逾越的規模製高點?這些答案都可以在這個策劃案中找到。

通過“波司登”登上世界最高峰策劃案的實施,一舉奠定了“波司登”的行業霸主地位和第一品牌形象,實現了羽絨服市場“三件必有其一”的格局;也使波司登成為行業內唯一的“超級大國”,“波司登”品牌在1999年末成為“中國馳名商標”。

二、波司登服裝第一次在國外大展風采

當冬天已經來臨的時候,或許是晶瑩剔透的冰雪世界給了波司登靈感,他們的目光投向了即將在日本長野舉辦的第18屆冬奧會。

1998年的2月7~22日,在日本的長野將召開參加國家最多、參賽運動員最多的第18屆冬季奧運會。在漫天雪花飛舞的日子裏,全世界最優秀的冰雪項目運動員將在那裏,一起與嚴寒拚搏,一起爭奪冬季運動的最高榮譽。

以敏銳的觀察力,注意到了這樣一事實:作為一個體育大國,在以往的任何一屆冬奧會上,中國從沒有獲得過一枚金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的遺憾!而抓住本世紀最後一次機會,實現牌零的突破,將是1998年全體中國人最關心的事情。

憑借著靈感,憑借著對祖國體育事業的一貫熱情支持,張鴻雁迅速地了解到,這屆長野冬奧會,中國不但要派出強大的運動員陣容去實現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同時也要派出強大的記者團,向國內外報道我們的體育實力,這次記者的大規模活動,將成為一個新聞熱點,和運動員一樣,他們也將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新聞人物。

波司登立刻行動起來,他們要對這些記者進行“包裝”,要讓我們的新聞工作者穿上我們國家自己的名牌。一方麵給這些在異國他鄉的冰雪世界裏辛苦奔忙的人提供溫暖,另一方麵,也希望通過這些奔忙的身影,在世界人民麵前展示一個中國企業名牌的形象,展示一個中國企業的誌氣。

通過這樣的展示,“波司登”將第一次以全新的形象亮相於世界,讓中國真正優質的產品,在這個冬天為祖國贏得一個沒有金牌的榮譽,這個榮譽將和真正的奧運金牌一起,在白雪寒風中閃耀光芒!

但是,僅有創意和願望是不夠的,還需要具體的實施措施。如何讓創意產生最轟動的效應,張鴻雁費了一番思考,最後決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一次向赴日本冬奧會采訪的新聞記者贈送羽絨服新聞發布會。北京是我們國家的首都,人民大會堂更是萬眾矚目的地方,一個鄉鎮企業在那兒舉辦新聞發布會,本身就是具有轟動效應的新聞。

確定了新聞發布會的地址,又周密地安排了會議流程以及會場的布置。新聞發布會上,張鴻雁出席並發表了講話,並與參加發布會的有關領導人合影。會場的布置上,“江蘇康博集團”大幅字樣及“波司登”商標形象極其醒目。在會議中,波司登向與會的所有新聞單位發布新聞通稿,邀請30多家重要新聞媒體在顯著位置發表。

在這次新聞發布會上,波司登向赴日本冬奧會采訪的新聞記者贈送羽絨服。被邀請參加發布會的新聞單位有:人民日報、市場報、光明日報、中國日報、工人日報、解放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消費報、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精品購物指南、中華工商時報、經濟日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有線電視台、黑龍江日報、社會生活報、遼寧日報、沈陽晚報、長春晚報、吉林日報、湖北日報、文彙報、羊城晚報、今晚報、天津日報、青島日報、齊魯晚報、新華日報、體育大市場、北京廣播電台、中國體育報、大連日報、長江日報、哈爾濱日報、沈陽日報、北京日報、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

為了達到宣傳效果,確定服裝的讚助標識為:讚助服裝的前部印有品牌小標、18屆冬奧會記者指定采訪服裝小標,讚助服裝後部將出現“波司登”標識的大標誌。

在運動會期間,至少有50名體育記者出現在冬奧會的各個比賽場地,屆時,電視畫麵、雜誌報紙圖片將對體育記者的活動進行報道,突出讚助服裝的標誌鏡頭,波司登提供的服裝為記者必須穿的唯一采訪服。在會後,將把其中特別精彩的圖片放大贈送企業作資料留存。

邀請山東、河北、河南、東三省、北京、天津等北方嚴寒地區的新聞單位,對波司登進行一次特別專訪。

這次波司登向赴日本冬奧會采訪的新聞記者贈送羽絨服,既是一次對中國體育事業的讚助,又是一次極為巧妙的廣告宣傳活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家媒體是這樣報道的:

第18屆冬奧會期間,日本長野雖大雪紛飛,可我們前方的記者卻並不感到寒冷。康博集團慷慨解囊,冬奧記者喜獲讚助,江蘇康博集團為他們提供了“波司登”羽絨服抵禦嚴寒。第18屆冬奧會,為我國的冰雪運動員提供了向全世界展示自己實力的機會,同時,也為我國自己的服裝品牌提供了走出國門,麵向世界的大舞台提供了一次極佳的良機。

波司登要讓我們的新聞工作者穿上我們自己的國際名牌,給這些在異國他鄉冰雪世界裏辛苦奔忙的人們提供溫暖,也在世界人民麵前展示一個中國企業的名牌,展示一個企業的誌氣和實力。

三、吳邦國觀看“波司登號”飛機

1998年11月,當北方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秋季的時候,南方珠海依然是很炎熱。在掛滿大紅燈籠的、用竹子紮成的延伸到水裏的一排排非常壯觀的“大排擋”,張鴻雁一邊喝著茶,一邊和波司登公司的其他領導商量明天航展的活動。

第二天,也就是11月15日,'98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在珠海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外各種機型在展覽大廳異彩紛呈。而以“波司登”命名的一架造型獨特的輕型直升飛機卻特別引人注目,並受到本次大賽組委會主任吳邦國的稱讚。

航展開幕式前,全國人大委員長、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邦國等國家領導人興致勃勃地走進展覽大廳,當他們走到一架獨特機身標有“波司登”的輕型直升飛機麵前時,停下腳步,向陪同人員詢問這架飛機的造型情況,陪同人員介紹說,這架飛機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製的,並得到了江蘇波司登公司的大力支持,它填補了我國輕型直升飛機領域的空白。吳邦國聽完介紹,對這種科企聯姻,共同推動我國航空體育事業發展的做法表現出十分濃厚的興趣,並握住站在展台旁的江蘇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高德康的手,不住的點頭稱讚,連聲說:“這個好!這個好!”

這次在展館裏接受吳邦國等領導人檢閱的“波司登”號輕型直升機是波司登又一次對社會的回報,也是科企聯姻的一次成功嚐試。

為了支持這次航展,波司登公司還出資支持作為這次航展重要組成部分的'98“波司登杯”中國輕型飛機大賽,16架被冠名為“波司登”號的中國輕型海燕6501、SD582等型號的飛機在藍天中展翅翱翔,為這次航展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我國輕型飛機的發展成就,同時也使“波司登”的品牌形象翱翔在祖國的藍天。

這是張鴻雁策劃的又一策劃案。

而波司登讚助1999年全國冰球聯賽的組織策劃活動,堪稱是企業與重大體育賽事的一次經典合作。冰球是與冰雪打交道的體育運動,在禦寒這一點上與波司登產品的特性完全吻合,而冰球的賽地和冰球隊的所屬城市正是波司登銷售的主戰場。

比賽時間:10月9月~12月28日

比賽地點:哈爾濱(10月9~15日)

齊齊哈爾(11月5~13日)

長春(12月5~12日)

北京(12月20~28日)

比賽隊伍:哈爾濱隊、哈爾濱二隊、齊齊哈爾隊、齊齊哈爾二隊、佳木斯隊、佳木斯二隊、中國女子冰球集訓隊。

比賽場次:四城市,雙循環,總計65場比賽。

10月8日在哈爾濱舉行'99中國冰球聯賽新聞發布會,企業領導出席並做祝賀性發言。

電視廣告:每站比賽前和比賽期間,在中國教育電視台“中體傳播網”欄目覆蓋每晚的黃金時段(7:30~8:30)播放15秒波司登產品廣告共計24天。

享有四城市賽區冰球賽場位置—全部四站56場4塊廣告牌(1米×4米×4塊56場,效果圖由乙方提供,甲方製作發布)中國冰球協會負責四城市賽事組委會負責人、賽事工作人員、裁判運動員、新聞記者均身著服裝背後印有“波司登”字樣的統一服裝,每站50件4站共300件。企業領導任賽事組委會的副主任,並為獲獎隊頒獎。運動員比賽服廣告:享有賽事所有參賽運動員(每隊按22名上場隊員計,共154名運動員)的服裝廣告,左上臂和運動褲左大腿顯著位置二條廣告條幅,規格16CM×18CM(共408條廣告條幅由甲方製作提供)。報紙廣告:每輪比賽開賽前在所在城市主要報紙《哈爾濱晚報》、《齊齊哈爾晚報》、《長春晚報》、《北京晚報》及四城市日報、《中國體育報》做1/4版企業祝賀廣告,並署名企業全稱:江蘇(波司登)康博集團,聯賽結束後在《中國體育報》上為企業作半版鳴謝廣告,設計稿由乙方提供。印刷品廣告:在賽事秩序冊的封二為企業印刷整版彩色廣告。企業產品為本屆聯賽羽絨服類唯一指定產品,沿用期1年。聯賽組委會向冠名企業頒發榮譽證書和紀念杯。

四、遠征南、北極

《“波司登”登上世界最高峰策劃案》造就了波司登的輝煌,經此一役,“波司登”品牌在行業中猶如珠穆朗瑪峰般傲視群峰。雖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張鴻雁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腳步沒有停留在已取得的成功上,他又策劃組織了與挑戰珠峰相配合的其他活動,形成了一個係統戰略態勢,延伸了品牌內涵,使品牌戰略製高點更加不可撼動。

就在波司登登山隊從珠峰凱旋歸來的時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客人來到了波司登。這位客人名叫天林,是無錫廣播電台記者,見到張鴻雁後,三言兩語就說明了來意。原來,這一年正值'98國際海洋年,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地球“三極”環保事業,由中國極地博物館基金會主辦了'98北極夏季科學考察活動。而他作為科學考察隊隊員之一,將要隨隊遠征北極。因為登珠峰的影響力,使他相信波司登羽絨服是遠征北極的最佳伴侶,他希望波司登能提供羽絨服,讚助他這次遠征。

從波司登一貫對中國體育事業的熱心來說,這種支持是理所當然的,而從廣告傳播的角度來講,此事正好發生在波司登挑戰珠峰成功之際,時效性恰到好處。就好比在一場戰役中,我軍剛剛占領了戰略製高點,正需要加強要塞,構築縱深陣地,此時一支友軍部隊適時開來支援。遠征北極與挑戰珠峰正好形成犄角之勢,可以起到相互輝映的作用,在挑戰珠峰形成的衝擊波高潮剛剛告一段落的時候,遠征北極又可以構成新的一輪高潮。一個係統戰略態勢初步形成。

由於時間過於緊張,來不及為科學考察隊隊員天林特製羽絨服了,波司登便從為波司登登山隊研製的“金波司登”羽絨服中挑選了一套贈送壯士。

1998年7月,“波司登”羽絨服隨著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遠征北極,見證極地科學考察曆程。很快,一篇“波司登才下珠峰又遠征北極”的報道在《時裝時報》、《名牌時報》、《中國鄉鎮企業報》、《光明日報》、《新華日報》、《廠長經理日報》、《常熟日報》等十幾家媒體刊登出來。記者天林從北極帶回來所拍攝的照片在宣傳畫冊、報刊上廣為流傳。在消費者的心目中,“波司登”的形象更加豐滿,更加堅挺。

無獨有偶,1999年春季,時任《中國青年報》副總編的陳湧泉在北京開會時碰見張鴻雁,在交談中向他透露——1999年是我國南極考察、長城站建站15周年,中山站建站10周年,經國務院批準,國家海洋局第16次南極科技考察定於11月5日至第二年4月間進行。屆時,中央電視台南極報道組將隨團前往,《中國青年報》記者葉研也是報道組成員之一,將赴南極考察,希望能夠提供羽絨服。張鴻雁一口答應,並表示將專門為葉研特製服裝。

張鴻雁回到波司登緊接著波司登專門為《中國青年報》記者葉研特製了防風、透氣、含絨量高達90%的羽絨服。當特製的羽絨服送到《中國青年報》報社時,葉研和《中國青年報》的同仁們對波司登言必信、行必果的作風表示了由衷的讚賞,對於他們熱心體育事業的舉動表示了熱情的歡迎。

1999年11月,葉研踏上了遠赴南極考察的征程,“波司登”羽絨服伴隨“雪龍號”科考船深入南極,再次挑戰極地高寒。“波司登”羽絨服以其優異的質量、卓越的禦寒保暖性能幫助科考人員成功經受極地酷寒的考驗,為世界三極帶來了絢麗的色彩。

至此,波司登完成了“登峰造極”的壯舉,尖峰整合策劃使“波司登”迅速搶占品牌製高點,使“波司登”品牌成為羽絨服行業的一麵迎風招展的旗幟,高高飄揚在世界最高峰,成為中國服裝界唯一登上世界“三極”的品牌。

南、北極活動大大地深化了波司登挑戰珠峰的內涵。同時,也使“波司登”品牌的內涵延伸到最高最遠,使“登峰造極”的策劃成為“波司登”品牌戰略上一個強烈亮點。

波司登遠征兩極,是波司登挑戰珠峰的補充和發展,對於“波司登”品牌的塑造和傳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然而,令人難以相信的是,這兩次極為成功的活動策劃所付出的代價僅僅為兩套羽絨服。其實,這並不奇怪,兩套羽絨服所起到的作用,正是宣傳上巧妙地渲染造勢的結晶,更體現了策劃的魅力。從本質上來講,策劃就是創新,就是根據目前的或可預見的條件去設計、創造未來。創新的前提是策劃者的思想,而不是投入多少。以最少的投入,產生最佳的效果,這就是一個企業企劃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