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暖內衣大戰之後,2001年一些企業由紛紛轉入羽絨服行業,2001冬季羽絨服市場又將難免一場“群雄逐鹿”……
各種態勢都蘊含著企業的燥動的欲求。這時最需要冷靜的思考和理性的策劃。但是,這時候幾乎絕大部分企業都還不是具備現代營銷策劃觀念。即便如中國企業的典型之一邯鋼,雖然它從1990年實現利潤100萬元到1995年實現利潤7.09億元,5年的經濟效益及鋼產量均超過了前32年的總和,用5年的時間,從一個地方中型鋼鐵企業躍居全國特大型鋼鐵企業的行列,它拋棄了計劃經濟條件下的過時的經營觀念,樹立了以市場為導向的市場營銷觀念,並把這一觀念運用到企業管理上,從而實現了企業內部管理的全新變革,但是,從理論上講,這還是一種比較樸素的營銷觀念。正因為我國大多數企業還不具體現代營銷觀念,因而邯鋼就成了當時全國學習的典範。而推出一個典型,號召別的企業去仿效的作法本身恐怕也是過時的。
當第一撥經濟浪潮澎湃而起,呼嘯而過時,人們感受到了浪潮的偉力,同時也感受到了其魯莽盲目之處,智業時代便悄然孕育了。
1987年,我國第一家專門經營市場調研業務的谘詢信息公司正式注冊開業,預示著策劃已從個人的或企業的不自覺的行為,升華為自覺的行業的行為。
隨著時間推移,策劃谘詢業的業務經營範圍擴展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不少策劃谘詢方麵的專業人士在市場營銷、調查、企業管理、上市、並購、融資、投資等各方麵全方位地為企業號脈、把診、開處方。策劃業逐漸成了中國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熱點。
何陽無疑是熱點中的焦點人物。1992年盛夏,北京一媒體《何陽賣主意,賺錢40萬》為題的報道,爆炒“何陽現象”,文中說道:“思想、策劃,主意也能賣錢。北京一位名叫何陽的發明家光靠給企業出謀劃策,賺了40萬元”。經媒體的爆炒,何陽現象使尚在姍姍學步的策劃業鍍上一道令人目眩的光圈。一時間,谘詢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90年代初,全國登記注冊的谘詢公司已達三餘家,未登記便開展此類業務的更是不計其數。“一個點子救活一個企業”的神話在企業界攪起了一陣陣的熱潮。
但是,鮮花與掌聲並不能掩蓋中國的策劃業還屬於幼稚行業這一嚴酷的現實。據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谘詢公司30%沒有機構簡介,30%缺乏業務發展計劃和長期規劃,40%從來沒有人員培訓的考慮。
谘詢策劃業實際上是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的行業,決不是靠一拍腦袋想出一個點子來打天下的。曾幾何時,“何陽現象”變成了“何陽事件”,“點子大王”涉嫌詐騙被拘捕的消息見諸媒體之後,“點子時代”似乎也走到了末路。
所幸的是,已逐步走向成熟的中國企業界並不以一個人沉浮來看待一個行業。企業經營決策、家庭理財決策、政府決策都在呼喚著更大程度的合理化、科學化、專業化和法治化。企業正從浮躁走向理性。這時的中國企業需要一個規範化的法治化的谘詢策劃業。
從國際上看,由專業的管理谘詢公司為企業提供管理谘詢,參與企業戰略、目標的製定和調整,設定企業的內部管理和運營機製,已成為一種通常的做法。凝聚著知識與智慧的管理谘詢策劃被稱為“金手杖”。全球谘詢業收入近年上漲44%,今後仍將以每年15%或更高的速度增長。
市場的需要,是一個行業生存發展依據。1998年,樂百氏斥巨資1200萬元請國際著名的美國麥肯?光明公司做企業戰略谘詢。一本厚厚的《造就一個中國市場非碳酸飲料市場的領導者》的谘詢文件,成了“千金買智慧”的經典案例。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是一個挑戰的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個企業身在這個時代中,必然會不斷地麵臨各種機遇和挑戰。單個企業和企業家僅憑自己的經驗無法應付這麼一個瞬息萬變的環境。個人的隨機性的策劃也不能麵對如此複雜的經濟潮流。這時,就需要一個專業性的機構幫助企業找到適合經濟大環境、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戰略及組織機構,引入新的經營理念,打造新的企業形象,開拓新的營銷市場。
中國的企業家需要一個專業化、規範化、高素質的谘詢策劃行業,中國的企業需要一個專業化、規範化、高素質的谘詢策劃行業,中國的經濟建設需要一個專業化、規範化、高素質的谘詢策劃行業。
?策劃的曆史淵源
“策劃”一詞現已成了流行體,策劃一事亦造就了一個生機勃勃的行業,仔細考證,策劃則深有曆史淵源。
翻開《辭源》可看到,“策”有多種解釋,做為名詞,是以鞭擊馬,使之奔馳,謂之曰馬鞭。做為名詞尚有多種意項,其中一種是“占卜用的蓍草”。古代占卦問卦,本身就具有謀劃的意思,“策”就是謀劃的工具。“策”字最重要最常用的意思就是謀略。
“劃”字在《辭源》中的意不多,其主要成分則是從屬於“策”字,解釋為策略、計策、謀略等意思。
《孫子兵法》其實是最早的策劃之集大成者。兵法中所說“多算勝、少算不勝”的“算”字也就是策劃,凡事經過周到的策劃,成功的可能性便增大,如不經過策劃,成功的可能性便減少。孫臏的賽馬就是一則策劃的經典案例,孫臏通過策劃,使不可能取勝的一方獲得了勝利。
春秋戰國時代是策劃極度為盛行的時代,許多著名的事件都與策劃有關。張儀、蘇秦的“連橫”、“合縱”更將策劃發揮的淋漓盡致。
西楚霸王項羽和劉邦的相爭也可能看出策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項羽勢強且性格過於自負,因而遇事少於策劃,即便是原本策劃好的鴻門宴,也因項羽的自負,致使該策劃半途而廢。而率百萬雄兵、披堅執銳的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一係列戰略策劃更為劉邦的雄霸天下起了決定性作用。結果,強勢的項羽因遇事“少算”而終歸失敗。處於弱勢一方的劉邦則遇事“多算”長於策劃,最終弱勢一方戰勝了強勢一方,這其中策劃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