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管理大師張鴻雁談:策劃從何處開始(2 / 3)

司馬光急中生智,用石塊砸碎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這裏的“智”,就是一種策劃,這是司馬光在危急的情況下,統籌整合了當時的素材條件,做出的一項正確的策劃。

當然,從策劃學的意義上來講,這些都是屬於低層次的,不自覺的策劃。但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出這麼幾點:

1、策劃是一種智慧的表現;

2、策劃存在於生活的各個領域;

3、每個人都有策劃的能力。

人人都是策劃者,是否人人就是策劃人呢?結論是否定的。用一個不很正確的比喻,策劃者是業餘性質的,而策劃人則是專業性質的。策劃者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什麼事,恰當地運用智慧來謀劃了一番,可能會一不小心做出了一個非常絕妙的策劃。做為策劃人,策劃便是工作推至極端而言,策劃便是策劃人的生命。策劃人用專業知識和智慧去策劃每一項工作。工作要求他做出的每一項策劃必須是專業水平的,絕妙的策劃。

?策劃對於信息的追求

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信息增長迅猛,傳遞速度快捷,大規模地使用信息和知識成了這一時代的顯著特征。信息成了一項資源,其重要性一點也不亞於那些有形的生產資源。

信息,對於策劃更具有特殊的意義,信息是策劃的基礎要素,可以說沒有信息,也就無所謂策劃了。

但是,在數量眾多繁雜的信息麵前,策劃不是簡單地占有信息,也不是隨意地混合信息,重要的是對信息做明確選擇綜合分析,整合加工,有效利用。

這方麵的例子俯拾即是:

60年代,我國剛剛開始建設大慶油田,這屬於國家機密。一般中國人都不知道它在哪裏,可日本人都知道了,而且信息掌握的十分準確,其結果是憑著所掌握的準確信息狠賺了中國一大筆鈔票。

他們是怎樣掌握信息利用信息的呢?

原來,他們靠的是零零星星收集收到有關大慶的公開資料信息,經過綜合分析,做出了準確的判斷。

日本人看到中國畫報上鐵人的照片,身穿大棉襖,冒著鵝毛大雪,他們推測可能是東北三省靠北邊,否則不會有這麼大的雪,但具體地點在哪不知道。

當日本人看到《人民日報》上的一篇報道說,王進喜到了馬家窯,說了聲:好大油海啊!我們要把中國石油落後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日本這下興奮起來了,說:找到了,馬家窯,就是大慶的中心。

在我國發現的日文版《人民中國》雜誌上又有報道說:中國工人階級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大慶設備不用馬拉車推,完全是肩扛人擔。據此,日本人又分析大慶車站離馬家窯遠不了,否則就扛不動。精神也隻能在一定的範圍裏起作用。

地理位置找到了,什麼時候出油呢?日本人仍在悄悄地收集各類有關大慶的信息。1964年,王進喜光榮的出席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日本人據此分析肯定出油了,否則王進喜當不了代表。

接著,日本人又根據《人民日報》上一幅鑽塔的照片,從鑽台上手柄的架式推算出油井的直徑多大,再根據油井的直徑和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來套算,把全國石油產量減去原來的石油產量,就是大慶的石油產量。

經過各種信息的篩選、分析,日本人很快就設計出了適合中國的石油設備。等到我國向世界各國征求設計方案時,其它國家還沒有絲毫準備,日本人卻已成竹在胸,談判很快就獲得了成功,日本人贏得一次很大的商機。

現代信息技術和通訊網絡的迅猛發展,為策劃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人的大腦擴容了,人的能量增大了,時空觀念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對於信息的獲取、傳遞、存儲和處理的能力與已經相比正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提高,信息資源得到了充分的開展利用。人的視野更加開闊了,人的創造性思維也將躍上一個更高的層次。信息集合的有序性,信息利用的係統性,是策劃的基本要素,在這個基礎上的對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激發靈感,產生創意,接著更進一步對信息及創意進行深入的加工整合,從而產生創新,這時,離成功的策劃已不遠了。

?靈感是策劃的寵兒

靈感,在策劃中有著其特殊的作用。有時靈感如驚鴻一現,整個策劃便熠然生輝。

一般來說,人們都認為靈感如天馬行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精靈。其實,靈感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靈感是人的心理活動達到最高水平的超常發揮。當人的創造性思維與所關注的產品、軟件、程序、廣告、文案等事物交彙時,如何找到一個最恰當的切入點,這時,人們最希望的便是靈感的突發一現。

有某種治療肝病藥品的廣告文案,其主題是健康和感情,業主想在廣告中表現出企業希望肝炎病人健康痊愈的一種關愛的感情。那麼,“感情”與“肝炎”能有什麼聯係呢?唯一的聯係就是“肝”與“感”讀音相近。從一般的思路出發,是很難進一步找到相關之處的。這時,就要策劃人發揮其創造性思維,找到與此廣告的交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