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對廣告效應的忽視
如今的市場是品牌的天下,企業要想把它的產品買出去,就必須擴大品牌的影響,尤其對於飲料這類軟性產品來說,品牌的影響,廣告的效應是必不可少的。而健力寶卻對此重視不夠。當年,體操王子李寧的加盟,曾給健力寶帶來轟動一時的廣告效應。如今,李寧已不再為健力寶代言了,卻也沒見健力寶推出什麼更有效的廣告策劃。
曾被稱為“東方魔水”的健力寶,曾經走過一條艱難的創品牌之路而達到輝煌的健力寶,何時能擦淨你那民族品牌上的塵埃,重新開辟一條屬於自己的大路呢?
如果說,健力寶之路雖然曲折坎坷,但還在向遠方延伸,而有的品牌輝煌一時卻最終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折戟沉沙,令世界人為之扼腕歎息,也為中國的品牌敲響了一次又一次警鍾。隻不過我們多麼盼望警鍾能夠真正地引起人們的深思。
不用去曆數三株、巨人、飛龍、百龍……這一係列曾經輝煌過的名字了,僅僅舉“太陽”牌鍋巴的故事來看其中蘊含著的深意。
90年代初,一種從不被人注意的小食品一夜之間風靡全國,這就是當時人人都喜愛的“太陽”牌鍋巴。然而,似乎也是一夜之間,“太陽”上山又“落山”了,而且是一落千丈、無可挽回,留下的隻有苦澀的記憶——
1984年,西安旅遊食品廠廠長李照森在吃川菜的“魷魚鍋巴”時突發奇想:如果把隻能在桌上享用的鍋巴變成人們手中隨時可以取的小食品……
幾年後,“太陽”牌鍋巴問世,西安旅遊食品廠也更名為太陽集團。
“太陽”鍋巴一問世,就供不應求,產量以每月增加100噸的速度發展,但市場上總是缺貨。1990年,“太陽鍋巴”的產量達到了高峰,年初時,鍋巴的日產量是1000噸,5月份產量增加到1600噸,即使這樣,銷售商還是反映不夠、不夠、不夠……
李照森一時估不透市場,便對“太陽鍋巴”在全國市場的銷售做了調研和分析:“太陽鍋巴”在上海、鄭州、徐州、西安一線以北的市場已經穩定,而這一線以南的市場基本上沒有動,東北市場也還空缺,也就是說“太陽鍋巴”的市場僅僅開發了“半壁江山”還有一半的市場待開發。同時,李照森還認為,如果市場有空缺,假冒產品便有空子鑽。於是,從1990年8月份開始,“太陽鍋巴”的產量突然增加了一倍,月產量達到了3000噸。十月初,李照森出國考察市場,月底回到廠裏時發現,鍋巴竟積壓了20萬箱,1500噸,從庫房到院子,到處堆滿了積壓的產品。 積壓來得太突然了,一點預兆也沒有。查原因,批發商反映茫然不知,產品就是賣不動,零售商也說,一向賣得快的鍋巴現在走得很慢。
有人分析說,是產品的生產周期到了。李照森不同意這個觀點。產品的生產周期應該有導入期 、成長期 、飽和期 、下降期,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先看到市場的飽和,然後逐步下降。可“太陽鍋巴”在9月份還供不應求呢。在原因一時查不出來的情況下,太陽集團便“主觀臆斷”是假冒產品的衝擊。當時,他們還不斷收到關於假冒“太陽鍋巴”的報告。這些因素集中在一起,使李照森得出結論:由於假“太陽鍋巴”質量低劣,大家連真的“太陽鍋巴”也不敢吃了。現在麵臨最大最直接的難題就是這20萬箱積壓的貨怎麼辦,如果不趕快消化掉,6個月就會到期,就要報廢。為了減少經濟損失,也為了使假冒商無利可圖,太陽集團采取了四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