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河北省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耦合協調發展評價(1 / 3)

河北省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耦合協調發展評價

區域經濟

作者:陳麗紅等

內容摘要:本文依據係統的耦合協調理論,通過建立評價指標體係對河北省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水平進行了綜合評價,並對其2003-2012年間耦合度及協調發展度進行了時空演化特征分析。結果顯示:10年內河北省經濟、環境發展水平逐步提升;兩子係統間發展同步性較好,全省不斷向良性協調方向發展,綜合發展水平是其主要影響因素;省域內11個地市間經濟水平、係統耦合度差異較顯著,環境效益及協調發展度較均衡;2010年後,生態環境對經濟的約束作用開始顯現。所以,河北省需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全省經濟和環境耦合協調發展。

關鍵詞:經濟與環境 耦合協調 時空變化 河北省

經濟與環境都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但隨著經濟的迅速增長,環境的瓶頸製約越來越突出,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內生性問題日益凸顯。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質量變化存在著交互耦合的關係,經濟對環境具有脅迫作用,環境惡化對經濟有約束作用。兩係統間通過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至協同,是相互調和促進的動態過程。區域經濟—生態環境係統的協調發展是當前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進步的必然選擇,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變遷的關係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20世紀90年代,Grossman等提出了環境庫茲涅茨(EKC)曲線,之後國內外學者通過對不同地區經濟增長水平與生態環境間是否存在EKC曲線,EKC曲線的表現形式等進行了實證研究。近年來,耦合協調度模型被逐漸引入並應用於區域經濟與環境係統的協調發展研究。

河北省是我國的礦產資源大省,經濟增長較快,生態環境壓力較大。當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提出為河北省經濟建設帶來了曆史性的發展機遇,也對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挑戰。本文以2003-2012年間的曆年統計數據為支撐,運用經驗模型,分析河北省近10年的省域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間協調發展的時序特征,並從空間角度比較協調發展的市域差異,籍此為河北省環境友好型的社會經濟建設戰略的製定提供決策支持。

區域經濟與生態環境發展態勢

河北省是一個以重工業和資源消耗型產業為主的工業大省,產業結構偏重。目前,正處於工業全麵推進、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經濟快速增長時期。據統計,2013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28301.4億元,同比增長8.2%。而長期以來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導致了能源的過度開發和環境汙染的加劇,河北省經濟發展麵臨巨大的環境壓力,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大,大氣和水體汙染程度高。自2009年起,河北在環境保護方麵采取了多項重要措施,主要表現在汙染減排、設區城市空氣質量、水庫水質、近岸海域水質、聲環境質量等方麵。據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3年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與2012年相比,分別削減了2.90%、3.51%、4.20%和6.17%。

經濟-環境係統評價指標體係與指標設定

(一)指標體係

評價指標體係是評價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基礎。遵循科學性、係統性、邏輯性和數據可獲取性原則,本文構建河北省經濟-環境複雜係統的評價指標體係。省域指標主要用於時序特征研究,市域指標用於空間規律分析,兩者經濟指標相同,環境指標選取有所不同,其原因是各市環境統計指標的局限性。

文中所用曆年數據來源於《河北經濟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以及河北省統計局網站。

(二)指標標準化

針對不同指標數據的量綱差異,為便於比較,對指標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利用公式(1)得出河北省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係統各指標標準化值。

式中x`j為經濟或環境子係統某年度第j個指標的標準化值;xj為某年度第j個指標值;λ0為第j個指標的評價標準。文中采用各指標的最理想值作為評價標準,地方財政收入、地區生產總值等正向標選取2003-2012年間的最大值作為標準,而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等負向指標則取其最小值。

(三)發展指數測算

經濟與環境兩個子係統發展指數是對子係統發展狀況的度量,也是複合係統耦合協調度計算的基礎。用u代表某年度經濟或環境子係統的綜合效益函數值(發展指數),計算方法如下:

式中x`j為第j個指標的標準值;wj為第j個指標的綜合評價權重,本文選取熵值賦權法計算得出。它主要通過判斷某個指標的離散程度來確定其權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觀因素帶來的偏差。具體步驟如下:

(四)耦合度與協調發展度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