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求解。將上述模型取對數
其中,i≠j,j=1,2,3,4,μ為隨機誤差擾動項。
將福建四個產業數據分別代入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推導過程略)。各個產業資本彈性係數。
模型檢驗。用MATLAB檢驗模型,得四個產業模型的Adjusted R-Squared和F統計量。
資本對總產值的邊際貢獻。聯立方程得四個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對總產值的邊際貢獻變化。
結果分析
(一)資本彈性分析
采礦業資本的產出彈性0.0531,勞動力的產出彈性0.0013,其經濟的增長主要由資本投入拉動,資本投入增加1%,生產總值增加0.0531%;電力、熱力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資本的產出彈性0.023,勞動力的產出彈性0.0042,其經濟的增長主要由資本投入拉動,資本投入增加1%,生產總值增加0.023%;製造業資本的產出彈性為0.045,勞動力產出彈性為0.0298,製造業經濟的增長主要由資本投入拉動,資本投入增加1%,生產總值將增加0.045%;建築業資本產出彈性為0.0511,勞動力產出彈性為0.0611,建築業經濟增長主要由勞動力投入帶動。
模型的Adjusted R-Squared分別達到0.9869、0.9966、0.9977、0.9978。說明模型的擬合優度很高,能很好的解釋數據。模型F統計量結果良好,殘差分布均勻,對於出現的離群數據,采取剔除的方法,將模型進行再次回歸,檢驗殘差,結果顯示,離群數據對結果影響不大。
(二)資本投資配置分析
資本對總產值的貢獻情況,分析得:采礦業資本對總產值的貢獻最大達到1.0683億元,2001-2003年是中國實施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前三年,中國麵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及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經濟仍保持了較快的增長。2003-2012年,中國逐漸進入經濟轉型期,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方式出現轉變,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這三年資本對總產值的邊際貢獻保持在0.5-1億元之間,2013年低於0.5億元,這與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政策相符合。
電力、熱力及水生產供應業資本對總產值的邊際貢獻保持在0.0145億元至0.0827億元之間,較其他三個產業最小。2006-2013年電力、熱力及水生產供應業對總產值的邊際貢獻出現較明顯增長,這與中國風力、火力、太陽能發電采熱等高新技術的發明有很大的聯係。其他產業發展的越快,對電力、熱力等的使用必然會增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電力、熱力及水生產供應業的發展。
製造業資本對總產值的邊際貢獻處於上升狀態,1998-2000年保持在0.104-0.2224億元之間,2007年以後漲幅逐漸增加,2011-2012這三年間,製造業資本投入對總產值的貢獻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由0.2746億元增加至0.449億元。這三年,福建電子設備製造及服裝製造全國領先,中國電子設備科技水平上升較快,中國國民對電子產品及流行服飾的需求大幅度上升,製造業對經濟的推動作用增大。
1998-2006年,建築業對總產值的邊際貢獻在0.5億元以下,2006-2012年,建築業對總產值的邊際貢獻在0.5億元至 億元之間增長,2012-2013年,建築業對總產值的邊際貢獻從0.7188億元增長到3.4553億元,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