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福建省產業投資配置分析(1 / 3)

福建省產業投資配置分析

區域經濟

作者:楊婷等

內容摘要:本文基於福建1998-2013年數據,選擇第二產業所包括的四個產業,建立計量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對模型進行求解,分別估算資本、勞動力的產出彈性,采用聯立方程分析資本對總產值的邊際貢獻,得到福建需要增加製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從而實現經濟增長的結論。最後,給出福建產業投資配置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產業投資 偏最小二乘法回歸 邊際貢獻

產業結構優化是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期,要實現經濟高效發展,有效配置資源,調整產業結構就成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投資配置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為了更好地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優化調整投資配置就是關鍵。2013年福建三次產業占比8.9%、52.0%、39.1%。可見第二產業仍為主要經濟帶動力,投資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福建經濟發展。

習近平2001年對福建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進行了分析,指出產業是社會物質財富的生產部門,產業結構的優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產業生產水平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當前國際國內宏觀經濟環境發生的一係列重大變化,迫切要求福建在21世紀之初,把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作為經濟發展的一項關鍵性任務來抓,並給出福建應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加快科技進步,增加高新技術產業等重點產業投資。正確處理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之間關係等建議。幹春暉、鄭若穀、餘典範研究了中國產業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和波動的影響,得到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進程均對經濟的增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的結論。楊上廣比較了福建與其他發達省份三次產業占比等指標,得到福建三次產業結構符合發達國家產業結構演變規律,並給出福建應加快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等建議。劉日創應用 分析法擬合福建產業結構變化的計量模型,給出福建應重點扶持工業建設,做大做強電子信息、機械和石油化工三大主導產業,大力支持電子信息、網絡通訊等朝陽產業的發展等建議。

關於產業的研究, 大多數學者考慮了三次產業、發達國家與中國、經濟較發達省份之間、經濟發展影響因素等進行比較,考慮三次產業內部和采用建模法研究的文章較少。近年來,福建第二產業總產值逐年遞增,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因此,本文選擇福建第二產業所包括的采礦業、電力、熱力及水生產和供應業、製造業和建築業四大產業,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估計模型參數,計算四個產業資本對總產值的邊際貢獻,來探討福建產業投資配置問題。

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C-D函數研究方法。C-D函數基本形式:Y=A(t)LαKβ,A(t)表示技術進步隨時間的變化,L表示勞動力,K表示資本存量。考慮四個產業之間的相互影響、帶動作用,將C-D函數進行改進,得以下計量模型:

其中i,j=1,…,4,i≠j,Ytj表示第j個產業第t年的總產值,Lti,Ltj表示第i,j個產業第t年的勞動力人數,Kti,Ktj表示第i,j個產業第t年的資本存量。對資本存量的估算仍然采用Goldsimth在1951年開創的永續存盤法,運算公式為Kt=It+(1-δ)Kt-1,其中,Kt為第t年的資本存量,It為第t期實際固定資產投資額,δ為折舊率。此方法中數據指標選取參照張軍、章元的做法。

模型的計算及檢驗

數據來源於福建統計局網站1998-20013的《福建統計年鑒》,選取在崗職工人數(萬人)為勞動力、固定資產投資額(億元)為資本及四個產業總產值(億元)數據。將固定資產投資額及總產值應用不變價格 以環比指數連乘法換算為1997年的指數為100,再將數據分別整理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