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波蘭戰役(1)(3 / 3)

除互不侵犯條約外,蘇德雙方還簽訂了一份秘密附加協議書,其中規定:

1.屬於波羅的海國家(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的地區如發生領土和政治變動時,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將成為德國和蘇聯勢力範圍的界限。在這方麵,雙方承認立陶宛在維爾諾地區的利益。

2.如波蘭發生領土和政治變動,蘇德雙方將大致以納雷夫河、維斯杜拉河和桑河為勢力分界。維持波蘭獨立是否符合雙方利益,以及如何劃界,隻能在進一步的政治發展過程中才能確定。

3.在東南歐方麵,蘇聯關心在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的利益,德國宣布在該地區政治上完全沒有利害關係。

4.雙方將視本協議書為絕密文件。

雙方兵力分析

德軍

德國相對於波蘭擁有數量上的龐大優勢和在衝突之前已發展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德國陸軍”擁有由2400輛坦克編成的6個裝甲師,實踐新的軍事準則。它認為,這些師團部門應該與其它的軍事單位協同作戰,突破敵人的防線及孤立被選定的單位,它們將被包圍和消滅。而少量機械化的步兵和徒步士兵則跟隨其後。“德國空軍”提供戰術和戰略性的空中力量,特別是由俯衝轟炸機切斷供應和交通路線。總之,所謂的“新”方法,被稱為“閃電戰”。曆史學家李德·哈特聲稱“波蘭是一個充分展示了閃電戰理論的戰場。”但是,其他曆史學家並不同意。

飛機在戰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轟炸機還襲擊了城市,通過恐怖轟炸對大量平民造成巨大的損失。德國空軍部隊包括1,180架戰鬥機、290架Ju87俯衝轟炸機、1100架常規轟炸機(主要是He111和Do17轟炸機),以及550架各式各樣的運輸機和350架偵察機。整體而言,德國擁有接近4000架飛機,其中大多數是現代化的。其中2315架飛機被分配到“白色行動”上。由於之前曾參加西班牙內戰,在1939年,“德國空軍”也許是全世界最有經驗、最訓練有素和裝備最優良的空軍。

波蘭

從1936年至1939年,波蘭對中部工業區進行巨額投資。雖然為了對德國進行一場防禦性的戰爭進行了多年籌備,但大多數的計劃中均假設戰爭在1942年之前不會開始。為了籌集資金用於工業發展,波蘭售出大部分自己生產的現代化裝備。

1936年,一個國防基金被成立,收集必要的資金用於加強波蘭軍隊。波蘭軍隊擁有大約1,000,000名士兵,但在9月1日隻有不到一半被動員。遲到的士兵者蒙受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因為公共交通工具成為“德國空軍”的攻擊目標。波蘭軍方的裝甲部隊比德軍少,而且這些部隊,被分散與步兵一同作戰,無法有效地對抗敵人。波蘇戰爭的經驗構成了波蘭軍隊的組織和作戰原則。不同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塹壕戰,波蘇戰爭是一場由騎兵的機動性扮演決定性角色的軍事衝突。波蘭認識到機動性的優點,但不能大量地投資在許多昂貴的,當時還未經證實的發明。雖然如此,波蘭騎兵旅被當作機動化騎馬步兵使用,並在麵對德國的步兵和騎兵時取得了一些成功。

波蘭空軍落後於德國空軍,雖然普遍認為“不會”在戰爭早期被擊毀在地麵上。波蘭空軍缺乏現代化的戰鬥機,但它的飛行員是世界上訓練最好的,這在1年後的不列顛空戰中已證明了,在該戰役中波蘭人發揮了重要作用。總體而言,德國享有在飛機數量上和質量上的優勢。波蘭隻有約600架現代化飛機。波蘭空軍有大約185架PZLP.11戰鬥機和95架PZLP.7戰鬥機、175架PZL.23卡拉斯B,35架卡拉斯A轟炸機,還有超過1,000架過時的運輸、偵察和訓練機。到9月,超過100架PZL-37“麋鹿”轟炸機被生產出來了。不過,在9月的戰事中,隻有約百分之七十的飛機可以出動。隻有36架PZL-37“麋鹿”轟炸機被部署。波蘭的戰鬥機比德國的較為落後。波蘭的PZLP.11戰鬥機,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初,最高時速隻有每小時365公裏(大約每小時220英裏),遠遠低於德國的轟炸機;為彌補該缺點,飛行員必須依靠其高機動性和下降速度。

波蘭的坦克部隊包括2個裝甲旅、4個獨立坦克營和配屬到步兵師和騎兵旅的共30個連的小型坦克。在1939年波蘭的防衛作戰中波蘭軍隊唯一標準的坦克是7TP型輕型坦克。這是世界上第一種裝備柴油發動機和360度岡拉克潛望鏡的坦克。7TP武器裝備明顯比其最常見的對手、德國的1號坦克和2號坦克優勝,但由1935年到爆發戰爭之間隻生產了140輛坦克。波蘭也有一些比較現代化的進口坦克,如50輛雷諾R35型坦克和38輛維克斯6噸坦克。

波蘭海軍是一支由驅逐艦、潛艇和較小的支援船組成的小型部隊。大部分波蘭水麵單位參加了北京行動,在8月20日離開波蘭港口和逃往北海加入英國皇家海軍。潛艇部隊參加了手術包行動,其目標是從事和破壞德國在波羅的海的海上航運,但他們隻獲得少許成功。此外,許多商業船舶加入了英國商船隊及在戰時參加了護航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