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影響
這是一場曆史上從未有過的海戰,雙方艦隊都是在雙方視距之外進行交戰的。從戰術上看,珊瑚海戰役可以說是日軍略勝一籌。雖然日軍飛機和傷亡人數多於美國,但他們以損失1.2萬噸“祥鳳”號和在圖拉吉島外圍被擊沉幾艘小艦的較小代價,換取了擊沉“尼奧肖”號、“西姆斯”號和3.3萬噸大型航空母艦“列克星敦”號的勝利。然而從戰略上看,則是美國贏得了勝利。開戰以來,日軍的武力擴張第一次遭到遏製,進攻莫爾茲比港的作戰計劃隻得向後推遲。更為重要的是,被擊傷的“翔鶴”號航空母艦需要修理,損傷慘重的“瑞鶴”號需要重建,大大削弱了日方在即將舉行的中途島海戰中的實力。
珊瑚海海戰是太平洋戰場上戰局發生逆轉,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的標誌。
雙方主將
尼米茲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1885—1966),美國海軍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擔任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及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指揮美軍及盟軍對抗日軍進攻及其後反攻。1945年9月2日代表美國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尼米茲早期以研究潛艦為主,而後成為美軍中柴油引擎技術的專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尼米茲擔任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等職務,主導對日作戰,軍事曆史學家艾德溫·帕爾瑪·霍利(Edwin Palmer Hoyt)因而評論:“海爾賽能在一場海戰中取勝,斯普魯恩斯能在一場戰役中取勝,而尼米茲能在一場戰爭中取勝。”戰後,尼米茲擔任海軍作戰部長,一直至1947年退役為止。尼米茲於1966年逝世,是美國最後一名逝世的海軍五星上將。美國海軍為紀念尼米茲,而將其去世之後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當時最新銳的航空母艦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以他為名,也就是日後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此外,夏威夷檀香山有以他為名的尼米茲高速公路。
弗萊徹
法蘭克·傑克·弗萊徹(1885—1973),海軍上將,美國國會榮譽勳章得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航艦特遣艦隊指揮官,曾參與大戰初期數場重要的航艦部隊會戰,包括珊瑚海之役,中途島之役,與東所羅門海之役等。之後調任第十三軍區司令與西北海疆司令,統率北太平洋部隊。傑克·弗萊徹是另一位美國國會榮譽勳章得主,法蘭克·弗萊德·弗萊徹上將的侄子。
傑克·弗萊徹於1886年3月9日生於艾奧瓦州馬歇爾鎮,父母親為湯瑪士·弗萊徹與艾莉絲·弗萊徹。1906年從美國海軍官校畢業,在116名畢業生中排名第26位。畢業後先後於多艘船艦上服役,包括戰鬥艦羅德島號、俄亥俄號、緬因號,快艇老鷹號,蒸汽快速戰艦富蘭克林號,與驅逐艦昌西號等。1910年4月到1912年12月間,他先後擔任驅逐艦戴爾號與昌西號艦長。弗萊徹於1912年12月調到戰鬥艦佛羅裏達號,並於1914年4月參與了韋拉克魯斯行動。在行動中,弗萊徹因成功拯救超過350名運輸船希望號上的難民,而獲得了國會榮譽勳章。1914年到1915年,弗萊徹成為美國大西洋艦隊司令的副官與參謀軍官,之後調到美國海軍官校,負責行政方麵的工作。
井上成美
井上成美(1889—1975)日本帝國海軍最後一個大將,宮城縣仙台市人,縣立第二中學畢業,從小立誓不愧為“海國男兒”;考入海兵37期時的成績是180人中第8位,畢業成績為179人中第2位,受賜望遠鏡。為少尉後補生,乘坐二等巡洋艦宗穀號開始海上生涯,年輕時代,因擁有一口無比的英語能力,曾被政府授予海軍武官身份長期被派往日本駐美、法、意大利等國使館;對於他的眼界與思想產生了相當深遠地改變……直到四十歲左右才以“海軍大佐”身份返國出任日本海軍大學的戰術教官。隔二年獲提升為地位、職責都相當重要的“日本海軍省軍務局第一課課長與米內光政和山本五十六組成鐵三角,強烈反對三國同盟和對英美開戰,太平洋戰爭開始的第四艦隊司令,因為戰果不理想,被譏為日本的趙括,45年後以一個教師的身份渡過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