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格林納達戰役(3)(1 / 1)

戰役影響

這場戰爭是美國對一個主權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遭到了包括美國的西歐盟國在內的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一致反對,美國的國際形象因此而大受損害。戰爭剛爆發不久,美洲國家組織常設理事會在華盛頓召開緊急會議,會上,絕大多數國家都認為美國在格林納達的行為嚴重破壞了“不幹涉原則”,要求美國立即撤軍。10月28日,聯合國安理會表決尼加拉瓜提出的“美國侵略”案時,有11票讚成,以致美國不得不行使其否決權以阻止提案的通過。

這場戰爭是一場以大淩小的戰爭,但是格林納達方麵失利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其小,還有其對外政策、戰略和戰術等方麵的原因,即:

在對外關係上片麵執行親蘇古的政策,不善於在大國之間縱橫捭闔;對戰爭危險反應遲鈍,戰爭準備不足;在戰爭中,新上台領導人隻知藏身自保,全國失去統一指揮和團結禦敵的核心,部隊各自為戰,人民也沒有發動起來;部隊主力以連排為單位分散堅守各個要點,不互相支援,不善於集中一定兵力進行機動作戰,以力爭殲滅敵有生力量。

雙方主將

約瑟夫·麥特卡夫

美國海軍中將。

托爾托洛

古巴上校,是古巴在格林納達部隊的最高指揮官。他被古巴政府派到格林納達指揮戰鬥工兵營訓練格國的士兵,同時緊急修建薩林斯角的軍用機場,後接管格林納達的對外防務。

戰爭中的故事

“海豹”突擊隊占領聖喬治

1983年格林納達戰爭中,就在空中和海上的登陸作戰激烈進行的時候,兩支秘密小分隊已利用拂曉前的暗夜偷渡上岸,直插格林納達首都聖喬治。這就是美國海軍的特種部隊,“海豹”突擊隊。“海豹”這一名字,早已名揚四海。“海豹”是一支執行近乎自殺使命的秘密突擊隊,隊員是一群膽識過人,獨來獨往,富於冒險精神,令人聞風喪膽的勇士。這次,“海豹”突擊隊的出現,是去執行兩項特殊使命:攻占格林納達電台,解救被圍困的英國駐格林納達總督。

這兩支分別由11人組成的突擊隊行大路,繞小路,斬關奪隘,到中午時分,已靜靜潛伏於聖喬治市郊的一片叢林之中。到了市郊後,突擊隊不能找向導,僅憑手中的幾張旅遊圖,搞錯了方向,誤攻了另一座樓房。待他們匆匆趕到電台大樓跟前,發現這裏被守軍嚴密守衛,並有裝甲車巡邏。10來個人的突擊隊看來有天大的本事也無能為力。就在這時門前的守軍出現混亂,一隊隊撤離而去。

實際上這是美軍在聖喬治周圍實施了又一次空降,迫使守軍撤退。突擊隊趁此混亂之機衝進大樓,控製了格林納達廣播電台。不久,它就響起了美國音樂。第二支突擊隊沒有犯第一支突擊隊的錯誤,他們準確地找到了位於聖喬治北部的總督府,並且得以全部潛入。當已被囚禁很長時間的英國總督保羅·斯庫恩見到這些操著同一種語言的士兵時,激動得上前擁抱他們。這時,總督府外槍聲大作,幾輛古巴裝甲車已經封鎖住總督府。要撤出此地,特別是帶著總督撤走已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頑強抵抗,等待援軍。

艱苦對抗持續10多個小時。由於不敢傷害總督,古巴人隻好用輕武器與美軍突擊隊交戰。突擊隊員傷亡較大。25日中午時分,一支250人的陸戰隊乘“關島”號兩棲攻擊艦,從格島以北繞到西海岸的大巴爾灣海域。下午2時,陸戰隊開始登陸。一部乘直升機垂直登陸,一部換乘13艘登陸艇上岸,在飛機的支援下,占領了大馬爾。此後,陸戰隊員僅用10分鍾就攻占了總督府,用直升機將總督一家及被困了一天的“海豹”隊員送到“關島”號兩棲攻擊艦上。

晚上,美軍陸戰隊員營救出美國學生。當陸戰隊員們一手端著槍,一手打著“V”形手勢趕來時,學生們一個個熱淚盈眶,歡呼雀躍,幾個女學生跑上前,同陸戰隊員們緊緊擁抱,熱烈親吻。經過25日一整天的交戰,美軍基本形成了南北兩路對格首都實行夾擊的態勢。戰至翌日,美軍在格島上的地麵部隊總數達6000餘人,形成3倍於格軍的優勢。隨即,美軍憑借優勢兵力,繼續南北夾擊,逐個摧毀格軍據點。26日上午,美軍充分利用古巴人新修的薩林斯角機場,得到了大批物資和增援部隊,使島上直接作戰的部隊人數有較大增加。美軍在這時,很快攻占了格林納達軍隊的司令部所在地弗雷德裏克堡。

名人論戰

格林納達戰爭後,麵對國際社會的普遍質疑,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溫伯格表示:“我認為這不是‘戰爭販子的行徑’,特別是當我們不僅受到邀請,而且受到再三的懇求去進行幹預、控製那座島上的局勢,恢複那裏民主政府的時候。一旦人民選舉的政府開始行使政權,我們就不會在那裏多呆一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