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海灣戰爭(1)(2 / 3)

也許感覺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脅,就在伊軍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國便作出了強烈的軍事反應:2個航母戰鬥群在伊入侵科後不到1小時即受命駛向海灣。布什總統就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在會上他發表講話,譴責伊拉克的行動是“赤裸裸的侵略”,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構成了真正的威脅”,並宣布凍結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國的所有資產。會議最終決定,采取大規模軍事部署行動,以迫使伊拉克撤軍,並為必要時采取軍事打擊行動做好準備。根據這一精神,負責中東地區防務的美軍中央總部擬定了“沙漠盾牌”行動計劃。“沙漠盾牌”行動計劃擬分兩個階段向海灣地區部署部隊。第一階段用3至4個月時間(17周)部署24萬人的部隊及其建製裝備,以使該地區美軍和其他出兵國家部隊兵力達到同伊軍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階段將視形勢發展繼續增兵,以使兵力達到足以將伊軍趕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階段部署,又將根據伊軍有可能在短期內向沙特發動進攻的形勢,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蘭一線部署快速反應部隊和空中打擊力量,建立機動防禦,采取“以空間換時間”戰略,擋住伊軍可能的進攻,保證後續部隊陸續抵達和部署。8月7日淩晨2時(美國東部時間),布什總統正式批準了該計劃。

在此有必要交代一下美國和伊拉克的恩怨。

1990美國布立頓號巡防艦開進波灣海域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前,美國和伊拉克的關係就已經十分惡劣。伊拉克是蘇聯在中東地區的主要盟國。1979年美國將伊拉克列入支持國際恐怖主義的國家名單。兩伊戰爭期間美伊關係逐漸改善。隨著革命後的伊朗在1982年深入伊拉克,為了防止伊朗獲勝從而輸出革命到其他阿拉伯國家,美國開始對伊拉克進行援助,將其從支持國際恐怖主義的國家名單上撤除,並銷售武器給伊拉克。除了公開渠道的援助,關於美國中央情報局秘密指導伊拉克軍隊的猜測也廣泛流傳。

兩伊戰爭結束以後,美國議會內有在外交和貿易上孤立伊拉克的趨勢。這樣做的理由包括伊拉克國內的人權狀態不佳、伊拉克對其武備的快速加強和它對以色列的敵對等。許多美國左派政治家和一些新保守派政治家如保羅·沃爾福威茨反對伊拉克政府。但美國一些有聲望的議會政治家卻錯誤地低估了這個改變。比如美國參議員羅伯特·多爾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說“議會並不代表美國總統喬治·H·W·布什和美國政府的意見”,布什將否決所有對伊拉克采取製裁的行動。

1990年7月末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前,薩達姆·侯賽因召見美國大使阿普裏爾·格拉斯皮進行一次談話。在這次談話中薩達姆表達了他對科威特的氣憤但表示在進行再一次談判之前,他不會對科威特動武。格拉斯皮表示美國對伊拉克在伊科邊境上的武裝力量集中表示關注,但一些伊拉克人將格拉斯皮的言談誤解為美國允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格拉斯皮說美國“對阿拉伯內部的爭執如伊科之間的邊境爭執表示中立”。為了強調這一點,她還說“詹姆斯·貝克(時任美國國務卿)指示我們的發言人強調這一點”。雖然格拉斯皮此後不久就離開了外交界,但美國聲明她對一切按規則處理,她沒有向薩達姆·侯賽因總統表示美國讚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但是薩達姆此時可能錯誤地理解了美國的觀點。因為在此之前不久美國也同意兩德統一,對薩達姆來說,這同樣是取消一個本來就是錯誤的國內邊境。其他一些分析家則認為這種錯覺並不存在。薩達姆隻是低估了美國的實力,因此沒有認真考慮美國的態度。

包括蘇聯在內的世界其他絕大多數國家或國際組織都對伊拉克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應,普遍強烈抵製和譴責伊拉克的侵略行為。

聯合國安理會和各成員國對海灣危機的反應前所未有的一致。8月2日,聯合國安理會就以14票讚成,0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了譴責旨在伊拉克違反聯合國憲章,要求其撤軍的第660號決議。之後,從8月2日至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先後通過了12個譴責和製裁伊拉克的決議。這些決議,使伊拉克處於極端孤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