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財務資源配置管理視角的企業集團戰略發展
財務管理
作者:楊建軍
摘要:財務資源配置是企業全部資源配置管理的核心;企業集團總部應依據權威加強對集團財務資源的管理,強化對財務資源的集中配置,以保證內部資本市場的整體運作效率。本文通過對煙草行業的財務資源配置管理的係統研究,以河南中煙公司為實例,對集團財務資源配置管理模式進行了選擇和構建,有利推進了企業集團的戰略發展,同時也為我國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相應的經驗證據和政策建議。
關鍵詞:財務資源 企業集團 戰略發展
幾年集團型企業在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日益普及(Belenzon and Berkovitz,2010),而資源配置是現代企業財務的基本功能(李心合,2006)。企業集團內部的財務資源配置管理備受學術界的關注(Wulf,2009)。在我國,許多國有、民營企業為了做大做強,紛紛成立集團公司,但是多數最終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陷入了“集而不團,大而不強”的困境(李葳,2008)。基於此,學術界提出疑問:企業集團該如何提高其財務資源配置的管理能力從而達到企業集團運營效率的增加?本文擬以河南中煙公司為例,對上述問題進行研究,為我國企業集團內部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相應的經驗證據和政策建議。
一、財務資源與財務資源配置管理
(一)財務資源的涵義
財務資源是指企業所擁有的財務資本以及企業在籌集、使用資本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獨有的財務專用性資產,包括企業獨特的財務分析與決策工具、財務管理體製及擁有獨特專業技能的財務人員等。財務資源是動態的信息資源體係,主要由財務信息資源、用戶的信息需求、人力資源及計算機自動化設施四個要素構成。
(二)財務資源配置管理的涵義
財務資源配置管理,是指對企業所擁有或控製的財務要素進行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以達到企業價值最大化。廣義的財務資源配置管理包括企業理財環境、財務製度、財務人員的素質、會計信息等各要素,狹義上的財務資源配置管理主要指對企業的資產、資金、投資、籌資、債權債務、預算及會計信息的配置管理等。財務資源配置管理的重點主要包括對財務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設施的配置管理三個方麵。財務管理水平是企業財務資源配置力的綜合體現,而財務資源的配置力是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核心和關鍵。
二、理論基礎
(一)財務資源配置的理論基礎
企業內部的財務資源配置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內部資本市場理論已成為理解企業內部資源配置的重要基礎理論。內部資本市場在發揮“活錢”效應(Stein,1997)、緩解外部信用約束(Khanna and Yafeh,2007)及提高行業競爭力(Cestone and Fumagalli,2005)等方麵具有積極意義。在有限的財務資源配置中,各分公司進行競爭,由集團總部挑選“最終優勝者”,達到優勝劣汰,從而提高內部財務資源配置效率(Khanna and Yafeh,2007)。
但是由於代理成本的存在使得分公司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在競爭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尋租行為,如虛誇投資項目的預期盈利(Wulf,2009;陸正飛和張會麗,2010),而企業集團上下級間的信息不對稱極容易使這種尋租行為得以實現。因此在財務資源競爭中分部經理會傳遞出扭曲的信息,將幹擾企業總部的資源配置決策(張會麗、吳有紅,2011)
(二)企業集團財務資源配置
在我國財務資源配置過程中內部摩擦嚴重、效率普遍較低(邵軍、劉誌遠,2006),這歸因於我國企業集團的內部資本市場通常涉及多個法人實體。眾多研究文獻結果表明:企業集團中下級子公司普遍存在著自利與尋租動機。尤其在以國有企業為核心的企業集團中,分公司為局部利益而不配合集團總部資本協作的行為普遍存在(李豔榮, 2008),同時大量非經營占用上市公司資金(陸正飛、張會麗,2010)。上述研究表明,企業集團總部應依據權威加強對集團財務資源的管理,強化對財務資源的集中配置,以保證內部資本市場的整體運作效率。
(三)企業集團財務資源配置在戰略管理中的應用問題
財務資源作為企業集團重要的經濟資源,在管理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麵,企業集團為了維持自身的資金流動性必須保持適當的財務資源存量,同時也應通過進行必要的間接投資,達到支持和補充集團的整體盈利水平;另一方麵,為了避免承擔過高的資金成本,企業集團在某一時點又不宜占有過多的財務資源。而且,財務資源並不能直接帶來企業的競爭優勢,相對太過富足的財務資源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企業集團在戰略管理上的不足,因此企業集團應根據自身財務資源的特點,去構建和培育那些真正能為企業集團帶來持續競爭優勢的戰略資源。對於同一產業內的企業集團來說,有必要合理地進行財務資源配置以構建未來發展所必需的戰略資源,從而實現企業集團的戰略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