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營改增”對企業運營的影響及建議(1 / 3)

“營改增”對企業運營的影響及建議

稅收與稅務

作者:張際萍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國家在一些城市和行業中逐步推行“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這一結構型減稅政策旨在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促進產業的優化升級。“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後,對相關的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本文基於這一背景,解析“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並對於政策中的疑難點進行透析,最後提出企業應該采取的一些應對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 企業運營 影響 政策透析 對策

從2012年國家將上海和重慶作為試點地區啟動“營改增”改革之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區域和行業範圍不斷擴大。2013年5月24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布了《關於全國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稅收政策的通知》,並於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國內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營改增試點。營改增的實施對於企業的影響非常大,對於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財務管理、納稅籌劃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營改增”的主要目的在於完善我國的稅製結構,避免重複征稅,減輕企業的稅負,從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活力,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然而,根據我國“營改增”試點的相關調研結果顯示,一些經營管理水平比較低的企業在實行“營改增”之後,新的稅製不僅沒有降低企業的稅負,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企業的成本水平上升。因此,企業一定要加強對“營改增”政策的重視,利用這一契機,不斷的創新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現行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之後,將給我國的企業運行帶來怎樣的影響?企業應該如何采取應對措施,降低企業的稅負,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本文將從這些方麵展開闡述。

一、“營改增”對企業運營的影響

(一)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戰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之後,對我國很多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尤其是財務管理、稅務管理以及會計核算等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國很多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比較落後,在實際的稅收征管中存在很多漏洞,營改增之後,企業必須不斷地完善和調整經營管理模式,才能適應營改增的要求。首先,營改增之後,由於增值稅的計稅方法比營業稅複雜不少,其中,增值稅銷項稅額影響企業的收入,進項稅額則影響企業成本,在“以票扣稅“的進項稅額抵扣製度的背景下,企業必須將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多少進行考慮。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對於組織架構以及運營模式進行調整,這將會改變企業的業務模式,還會對客戶的選擇造成一定的影響。其次,在“營改增”之後,由於增值稅的征管、稅負的計算以及會計處理等都比營業稅嚴格和複雜,因此,企業需要在發票管理、稅務申報等方麵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從而增加了企業的管理成本。

(二)對企業經濟效益帶來一定的影響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企業經濟效益帶來的影響是通過企業利潤變化體現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利潤核算,並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營改增”會對企業確認銷售收入有著一定的影響。“營改增”對於降低全社會的稅負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從具體企業來看,“營改增”會對收入及利潤造成一定的負麵影響。“營改增”之後,一些企業收入下降的幅度將超過成本下降的幅度,從而降低了企業的利潤水平。“營改增”實施之後,由於企業稅收核算方法的變化,收入將由價內稅形式調整為價外稅形式,在原有的定價體係沒有得到改變的情況下,現有的營業額中的一部分將轉變為增值稅銷項稅額,作為增值稅發票開票方的企業,收入將會有一定下降,利潤也會相應的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