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龍江 寶舡(2 / 2)

第三是沙船。這是一種平底、方頭、方艄的海船,也是中國最最古老的一種船型。

大約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定型,是北方海區的主要海船。因為是和在水淺多沙的航道航行所以被稱為沙船。它的適航能力廣泛,不管是江河湖海都可以使用。

由於采用了‘扁龍骨’設計,所以使得在縱向的強度上有所突出,另外由於水密艙的使用也使得沙船在縱橫之間成為一體,抗沉性得到答複的的提升。

由於沙船平底,所以其吃水線就要小,使得受潮水影響的影響力大大減小。同時船體寬大,各種設備就有地方得以施展自己的能力,所以來說沙船的穩定性是最好的。同時桅杆的數量增加帶來的是風帆的數量上的增加,所以在速度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最後一個是廣船。它的特點是頭尖體長、上寬下窄線型瘦尖底,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船體的橫向結構用緊密的肋骨跟隔艙板構成,縱向強度依靠龍骨維持。結構堅固,有較好的適航性能和續航能力。廣船起源於春秋時期或更早期,唐宋時期是發展成熟期定型於元明,成為我國的一種著名船型。它的基本特點是頭尖體長,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船體的橫向結構用緊密的肋骨跟隔艙板構成,縱向強度依靠龍骨和大維持。結構堅固,有較好的適航性能和續航能力。

現在為朱棣建造的這第一艘海船就是在吸取了這幾種船的優點之後建造出來的一艘大帆船。

九桅十三帆,至是那桅杆每一根都有三十幾米高,跟不要說那上麵用絲綢做成的紅色風帆了。

至於那四十四丈四尺的船長則象征了大明帝國位居四海之中的含義。

文朔跟在朱棣身後亦步亦趨的登上了這艘巨大的帆船,雖然在後世由於資料的缺失造成了後人們無法窺探到鄭和寶船的真麵目,但是文朔卻成為了見證這一曆史奇跡的唯一一個後人。

他站在欄杆處,迎著吹來的風不禁想到有那麼一天自己會帶領著這樣的一個龐大的船隊航行在世界的大洋上是多麼壯觀!

長期生活在北方的朱棣也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海船,雖然他對於那些民間關於海外的傳聞和感興趣,但是作為帝國心的統治者,他每天都有數不盡的公務要處理,今天能夠在繁雜的奏疏當中解脫出來也是難得的清閑。

“三保,你看要是咱們多多造出一些這樣的船隻航行在海上,那小小的倭寇還敢在咱們大明猖狂嗎?”朱棣心情大好。

“陛下,蠻夷小國怎麼能和我大明天朝相比呢,就是沒有這大船那些倭寇也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禮部尚書李至剛上前說道。

朱棣沒有回頭也沒有搭腔,估計可能是朱棣不太喜歡這話吧,文朔趕忙補充道:

“陛下,區區倭寇是不足慮,但是倭寇膽敢跨越大洋來我帝國尋釁自是藐視我帝國沒有可以一戰的水軍。如果在帝國的海疆上咱們的水軍能夠把敵人直接消滅在大海裏,甚至是咱們的水軍能夠直接打到敵國的土地上叫他們見識到帝國的威名,那才是解決寇患的根本之道。咱們在帝國的土地上和倭寇開仗,受苦的最終還是帝國的百姓。”

文朔在這裏首先提出了在地方的土地上和敵人交戰的理論也是叫兵部尚書茹常很是吃驚,這話雖然聽起來不太好聽尤其是他們這些深受聖人教誨多年的人更是不能接受,但是想到倭寇在大明的土地上橫行霸道欺男霸女劫掠財物作為一個有良知的明人從內心裏還是很期望能夠給這些矮矬子一點顏色看看的。

“對!煩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這才是我大明堂堂天朝上國的氣魄!”朱棣聽文朔這麼說也是豪情萬丈。說實話在他的骨子裏還是湧動著好戰的基因的,要不然在北方那冰天雪地的環境裏他能夠率領自己的部下艱苦跋涉出擊蒙古韃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