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立威(1 / 2)

枚付滿大人在南京和文朔接洽過之後心裏還是很不甘,又不斷的到禮部甚至是兵部、戶部不停的奔走,雖然送出去的財物和禮金不少,但是得到的答複隻有一個,現在鄭大人正在熱火朝天的開展行動,恐怕是不日就要出兵倭國了。並且非常明確的告訴他和倭國的朝貢事宜完全掌握在這個太監手裏,就是皇帝也要聽從他的話。

所以要是想繼續朝貢的話現在隻有這位皇帝的內宮監太監說了算了。

當然,禮部的人也不是不想幫他,據說在一次會麵快要結束的時候,禮部的一位收了不少禮金的侍郎大人私下裏給他看過一份鄭和鄭大人擬定的貿易明細,上麵不論是從數量還是種類都是叫枚付滿咂舌,要是能夠獲得這份朝貢貿易的特權那倭國自身的實力就要向前提升很大的一截。

現在,枚付滿大人再次踏上了回國的道路。當然,隻有盡快的叫將軍大人答應了這些條件才能避免明國出兵,才能獲取到貿易上的實質利益,僅僅是那一份貿易明細就足夠吸引他的了。

在前往海邊的大路上,倭國的使節隊伍在一隊明國校尉的護送下正在急匆匆的趕路,幾輛大車上拉的都是枚付滿利用自己的使臣身份在大明采買的物品,絲綢、瓷器、首飾堆滿了車廂,弄的他自己也隻能是騎馬而行了。

在大路的一邊可以看到一些人正在田間操練,一看這些人穿的花裏胡哨,有的穿著明軍的號衣,有的幹脆就是穿的普通衣物。手裏拿的兵刃也是不盡相同,甚至有人手裏拿的就是一把鐮刀或者鋤頭。

在馬上的枚付滿看了半天也沒搞明白,笑嘻嘻的向著護送自己的明軍百戶問道:

“上差大人,上國的士兵怎麼如此不堪呀?難道這是朝廷地方的兵源嗎?”

那個百戶看看遠處那些正在操練的人,回頭來對枚付滿說道:

“哦使臣誤會了,那些根本就不是我們大明的官軍。”

“哦?不是官軍?那在下倒是不明白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啊?上差大人能不能給小使詳細說說呢?”枚付滿衣服鍥而不舍的樣子。

“哦,這個嘛。使臣大人沒有聽說嗎?現在平倭招討使大人下令要在沿海地帶施行全民皆兵的製度,一般的百姓忙時務農閑時練兵。在各地建立起民團,為的就是打擊上岸的倭寇!隻要是他們登上大明的土地,所有人都有責任將他們誅殺!”

說到這裏,那個百戶意味深長的看了枚付滿一眼。

枚付滿倒沒有在乎這個百戶話外頭的意思,尷尬的笑笑說道:

“嗬嗬,那是那是。但是叫一群百姓出來和殘暴的盜匪戰鬥恐怕力有不逮吧?”

“這個事情倒是簡單的很,他們根本就不需要外出作戰隻需要把自己的村鎮守護好就可以了,叫倭寇上岸之後四處碰壁才是民團的職責所在。至於剿滅嘛……”

說到這裏,這名百戶伸手在自己的腰刀上拍了一下,語帶殺氣的說道:

“當然還是我們來!”

“對對對,上差大人說的是說的是。”枚付滿不禁後背發涼。

這夥人在前麵走卻沒有注意到在隊伍後麵不遠的地方有兩個騎馬的人正在不遠不近的跟隨著,他們從這支使臣的隊伍一出南京城就一直在後麵吊著,看看快要到目的地了,兩個人勒住坐騎聽了下來。

其中一個大高個子說道:

“刁先,你繞過他們向咱們的人報告說使臣已經快要道了叫他們做好準備,我繼續在後麵跟著他們。”

那個叫刁先的在馬上一抱拳說道:

“小的知道。”

說完打馬就往前麵跑去,馬匹過處揚起一陣塵埃。

招討使大營

文朔端坐在正堂上

兩行衛士從帥帳一直排到轅門處,今天是平倭招討使大人召見浙江都司平倭眾將的日子。

浙江都司轄下的杭州前衛、杭州右衛、台州衛、寧波衛、處州衛、紹興衛、海寧衛、昌國衛、溫州衛、林山衛、鬆門衛、金鄉衛、定海衛、海門衛、盤石衛、觀海衛還有海寧千戶所、衢州千戶所、嚴州千戶所和湖州千戶所的大小將領都要來這裏向招討使大人報道的。

文朔早在自己到來之前幾天時間就已經把軍令下達了,要求各衛都司都要按時趕到到時候好分派任務。

這一次是文朔第一次和下麵衛所都司的長官們打交道,字啊海上他可以建造巨艦震懾倭寇,但是煙波浩渺的大海上要遇到倭寇的機會並就好比是大海撈針,所以在這之前他有必要把陸地上的倭寇清除幹淨叫倭寇沒有機會在岸上猖狂,而要做到這就需要這些衛所的官兵。

縱觀整個大明,山東、南直、福建、廣東那些地方的倭寇遠沒有浙江的倭寇泛濫,所以他的第一站選在了這裏。

現在對於倭寇,大明上下雖然是吃盡苦頭就連邱福大將軍也是敗在倭寇手下但是上上下下的看法卻是認為倭寇不過四區區小患,根本不值一提隻要是朝廷大舉興兵倭寇自然就會消失。

但是作為後世穿越者的文朔可以說不這樣認為,在明朝的曆史記載裏,出現最多的就是倭患,從朱元璋到萬曆,從湯和到戚繼光,一直到萬曆三大征之後倭寇才漸漸的呈現減少的趨勢。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而現在他要做的就是把倭寇從根上給清除掉,以絕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