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朔帶領著自己的艦隊駛向那座孤懸海外的島嶼的時候,身在南京紫禁城的朱棣正拍著桌子發怒:
“泉州知州是誰?他竟然這麼大的膽子,說出這種話來!”
站在一旁伺候的王景弘見朱棣發怒,不敢多說什麼,隻是把朱棣扔在地上的奏疏撿起來重新擺回到龍書案上。
“倭寇犯境、邊民受盡磨難。現在三保費盡心力好是叫倭寇在沿海有了收斂之勢,他竟然是上疏說三保濫用酷刑、傷害良民百姓導致沿海一片困頓!真是豈有此理!”
朱棣的怒氣顯然沒有完全消退下去,王景弘早就已經和文朔綁在一條船上了,見有人這樣彈劾文朔心裏自然不忿,但是身為朱棣身邊的近臣他當然知道自己改做什麼。
“陛下聖明,剿寇怎麼能和沿海百姓困頓扯上關係呢?難道說百姓被倭寇襲擾劫掠就要繁榮昌盛了?不過陛下可以看看這份剛剛地進來的奏疏,上麵說的倒是和這位泉州知州大人不一樣。”
說著他從剛剛抱進來的一堆奏疏裏抽出一本遞了上去,作為皇帝的近臣不但要掌管皇帝的衣食住行還要負責對於百官上的奏疏做一個預先的整理分類的工作,可以說是皇帝的保姆兼任秘書。這份奏疏可是當初文朔和他交代過的,一定要等到一個合適的機會遞送給朱棣。
“是嗎?海疆的問題朝中還有人關心著?好我看看。”
朱棣坐回龍椅上翻開了這份奏疏,奏疏是都察院右都禦使吳有道,身為都察院的第二把手僅僅次於左都禦史陳瑛也是在大明朝廷舉足輕重的人物。
這份奏疏寫的也是洋洋灑灑深邃博大地,但是其中並沒有多少一般奏疏中的虛言套詞。相反是相當的有說服力。一般的大臣上疏為了給皇帝的奏疏都是先引經據典、什麼古人雲啦聖人言啦的一大堆到最後關鍵的話確實寥寥幾筆帶過了,甚至有時候朱棣看著這些大臣上的奏疏寫了好幾張都不知道要說什麼。
但是這份奏疏完全不一樣,可以說吳有道是查閱了不少的古籍資料把史書中有記載的關於天朝上國和其他國家進行海貿的事情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的整整齊齊。然後又把蒙古元朝是如何實行海禁,從頭至尾都敘述了一遍,並且還詳細的列出了由於實行海禁元朝廷的稅收在短短幾年時間裏急劇的萎縮。
然而和元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南宋時期市舶司管理下稅收占朝廷賦稅的列表,為了證明自己的話並非虛造還在後麵詳細的列出了自己的這些資料的來源。
最後他指出,沿海黎民原本就是靠著捕魚為生,要是朝廷不許他們采捕這些人的日常生活就會失去著落。還帶來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失去了海疆的庇護,帝國的本土將麵臨著來自海上的直接威脅,就像現在的倭寇犯境。
現在可以說在平倭招討使的大力追剿之下,倭寇有收斂之勢。但是難道這個世界上就僅僅有一個倭寇嗎?並且是一旦朝廷放鬆了對於倭寇的打擊力度這些倭寇會不會卷土重來也是個問題。然而帝國的據對不可能在海疆上始終保持這麼大的打擊力度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