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君子懷德 小人懷惠(2 / 2)

強壓住自己心頭的感動朱棣揮揮手說道:

“楊建你們先退下吧,既然人家已經答應歸化了,朕還是要見見他們的。宣倭使吧。”

楊建幾個人趕忙是叩頭起身,起身的時候也不忘感激的看一眼文朔。

“宣倭國使者覲見——!”

執事太監扯著變聲的嗓音高聲喊道。

枚付滿上殿以後首先宣讀了國書:

天啟大明,萬邦悉被光賁;海無驚浪,中國茲占泰平。凡在率濱,孰不惟賴。欽惟大明皇帝陛下,四聖傳業,三邊九安,勳華繼體,從昔所希,宣光中興,不圖複睹。貢節不入,固緣敝邑多虞;行李往來,願複治朝舊典。是以謹使某人,仰視國光,伏獻方物。獻方物:金千兩、馬十匹、薄樣千帖、扇百本、屏風三雙、鎧一領、銅丸一領、劍十腰、刀一柄、硯筥一合、同文台一個。搜尋海島漂寄者幾許人還之焉。為是,謹具表。

永樂皇帝自然是高興的很,說了一通什麼兩國交好百姓獲益的官話,然後就有禮部的官員帶著倭國的使臣退出大殿。

等到這些人退出大殿之後,文朔上前說道:

“陛下,鄭和從平倭事宜之時,就曾經對陛下說過要想剿滅倭寇隻有斬草除根才是根本。現在倭國已然答應我帝國水師可以赴彼處剿滅倭寇,所以臣想請皇帝下旨允許鄭和前往倭國平定倭患!”

“去倭國?!”朱棣顯然沒有想到文朔會有這麼大膽的想法。

“是的陛下,經過這段時間的圍剿,倭寇已經陸續退回倭國本土,現在正是圍殲這夥強盜的大好時機。”

文朔看看朱棣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示繼續說道:

“另外,鄭和要是去倭國剿寇,遠離帝國本土,對於那些仍舊潛藏在帝國沿海的小股倭寇自然是應顧不暇,所以想卸掉平倭招討使這一職責。但是為了帝國沿海的清平,鄭和舉薦水師都督陳瑄接任此職統領帝國沿海的剿寇事宜。還請陛下恩準。”

朱棣低頭想著什麼沒有說話,過了好半天才說道:

“好吧,朕準了。即著鄭和為赴日正使太監,統領平倭相關事宜,欽賜尚方寶劍,有便宜行事之權。另升陳瑄為平倭招討使,統領沿海平倭事宜。”

“臣領旨,謝陛下。”

“末將領旨,謝陛下。”

文朔和陳瑄同時跪倒在地叩謝皇恩,在不經意的時候陳瑄感激的看了一眼文朔,那個意思很明白,自己的這個官職可是文朔給討來的,雖然說自己在靖難戰爭的時候就已經和文朔認識了,但是交往並不是很深,所以平時也就沒有什麼來往。但是此刻文朔舉薦他做這個統領沿海諸省大軍的平倭招討使自己也是沒有想到,這可是個實權呀!

不過現在又人站在武將的隊列裏感到了一絲絲的不安——邱福。

這個鄭和已經把手伸到軍隊裏來了,自己身為五軍都督府的最高官員,對於自己的一個手下的官員的任免沒有做出任何表示,那以後還會有人投靠嗎?要是往後沒有人投靠了,那自己在朝堂上還會有屬於自己的勢力嗎?那慢慢的自己還會在皇帝的麵前得寵嗎?

“散朝吧。”朱棣在上麵淡淡的說著“鄭和,你還沒吃飯吧?來,和朕一起吃點東西。”

大臣們一下子沒有明白這是什麼意思,皇上要是想問話還用的著在朝堂上說嗎?還吃飯?這得是多大的恩寵啊?看來這個宦官在朱棣的眼睛裏地位真的是沒有辦法的高啊……以後有機會還是要多多巴結的。

且不說這些整日想著如何鑽營取巧的百官心裏有什麼想法,隻不過大家走出大殿的時候臉上的表情都很怪異。以前那種散朝以後相互邀約飲酒作樂的場麵今天意外的沒有上演,就連站在殿外的禁軍們看到今天這些大臣出來的樣子都是感到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