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朔轉身回到了山峰的最高處叉腰不禁豪情萬丈,自己作為一個後世穿越而來的人竟然是在這裏看到了千百年以前的先人留下的遺跡,會不會在千百年之後自己的這份業績也會被後世的人們記憶起來呢?
“既然這裏是一座無人的島嶼,咱們是不是在這裏樹立一個標誌物表明這裏是咱們大明的國土,以後這裏就可以為咱們的後人留下一份念想啊。”王景弘好像是看透了文朔的心思一樣幽幽的說道。
“對呀,既然這裏是無人島嶼並且在千百年之前就已經有咱們的先人居住了。那就更應該把這裏定位咱們大明的疆域!”陳瑄也是熱情洋溢的說道。
“好啊,這樣以後這裏就是咱們帝國的實際控製地了。”文朔也是很高興的說道。
“那咱們是不是該給這裏取個名字啊?”王景弘問道。
“對呀。我看既然是鄭大人是咱們這次的正使,奉皇命出海巡洋那咱們就把這個島叫鄭和島吧。”陳瑄想了一下說道。
“這個名字不錯!”王景弘答道。
“不行,這次我是奉皇命出海巡洋,即便是要命名的話也應當用當今聖上的年號來命名。”文朔可不想自己的功績被早已死掉的鄭和的人給侵占了,可是要說叫‘文朔島‘吧,又不像是那麼回事。
“那咱們可以繼續按照古人的說法稱呼這裏啊。”一個百戶在旁邊說道。
“哦?!”三個人同時想到了什麼似的。
“對呀!既然是咱們的先人首先發現這裏並且在這裏居住的,咱們這些後人怎麼能忘記這些先人的功績呢?既然古人稱呼這裏是‘萬裏石塘‘,那為了紀念這些先人們,咱們還是按照原來的稱呼比較好。”
既然是正使大人都這麼說了,其他人也不好再說什麼了。不過文朔暗暗記下了這個說話的百戶。
人多好辦事,很快就在島嶼的顯眼位置樹立起一塊石碑,找來工匠在上麵刻上:
千裏長沙
萬裏石塘
凡我後人
睹物思人
不忘先人
大明帝國寶舡艦隊巡洋正使兼總兵官鄭和率部立碑為記
大明帝國永樂皇帝*年*月*日
一行人在石碑前麵恭恭敬敬的跪倒下拜,拜祭的不僅僅是一塊石碑,也是拜祭的那些在千百年前為華夏民族開拓出這一番海外領地的先人們,他們的功績將會永遠的被後人們銘記。
關於萬裏石塘:
東漢楊孚在《異物誌》中就記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漲海就是說南海。‘崎頭’就是對於南沙、西沙群島的統稱。
三國東吳將領康泰在《扶南傳》不僅提到了南海,也對它的形態做了詳細的描述‘漲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盤古,珊瑚生其上也。’
唐宋年間許多的曆史地理著作將這一片區域稱為“九乳螺洲”,“石塘”,“長沙”,“千裏石塘”,“千裏長沙”,“萬裏石塘”,“萬裏長沙”等等。
到了元代,汪大淵的《島夷誌略》中有“萬裏石塘,由潮洲而生,迤邐如長蛇,橫亙海中……原其地脈。曆曆可考。一脈至爪哇,一脈至渤泥及古裏地悶,一脈至西洋遐昆侖之地”的記載。
到了清代的時候對於這個區域的所有島嶼、島礁都是有了具體的命名和具體的方位標示。
哦……貌似從這裏也可以告訴那個菲國:
“黃岩島是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