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情吃貨張喃喃:留法歸來隻賣酸奶“一道菜”(2 / 2)

此外,張喃喃還目睹了法國人對食物無與倫比的用心態度和對天然的追求。在專業廚房裏,上到主廚,下到實習生,每個人都全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精心去做一道繁複法式菜肴的每一個細節。奶酪堅持農場自產,菜去農夫菜市場買新鮮的,正是這種用心做最純淨食品的態度,才使得其食品文化席卷世界。

教學的主廚常跟張喃喃說:“你要把自己變成瘋子那樣愛這份工作。能把自己為之瘋狂的愛好變成自己的職業是幸運的。”

藍帶學院的考核非常嚴格,哪怕遲到一秒也不會讓你再進入教室了。張喃喃很拚,一直是勤勉的優等生。雖然巴黎地鐵經常罷工,但她跑也要跑到學校。

上完一天課回來,張喃喃常常累得精疲力盡,能安慰自己身心的,就是到附近的超市買一杯酸奶。第一次喝時她就驚訝地發現,真正的酸奶味道原來是這樣的,很純的淡淡甜味,就算加入檸檬、藍莓等不同的新鮮水果,都不會衝淡這股原味。

2013年暑假,張喃喃回到北京順帶品嚐了一下超市裏賣的酸奶,挑剔的味蕾一下子就嚐出了一股添加劑的味道。她把國內100多種品牌的酸奶都買來嚐了一遍,發現增稠劑、穩定劑、防腐劑、色素、香精、甜味劑、乳化劑這些人工合成的添加劑普遍地出現,“大牌”酸奶也不例外。通過調研,張喃喃發現中國的酸奶行業需要改進的地方不少,國內的高品質酸奶是一塊大家剛開始探索的空地。

2014年初,從藍帶學院畢業的張喃喃除了帶回來一張畢業證書,還帶回來一份自己喜歡的酸奶配方。她想,哪怕是用手藝人的方式,每天做100罐讓人驚歎的酸奶,都有很大的市場呢!

打造“樂純”品牌,

用酸奶改變世界

張喃喃說,研發酸奶是一個極其幸福的過程。從零開始快速學習關於酸奶的一切知識,就像一年多前從零開始學習法餐一樣,是海綿式的快速吸收過程。這個過程會讓人發現,一份看似簡單的酸奶,其中的每一種配料、每一個環節都有其精準專業的要求和一係列的科學理論支撐。她閱讀了大量關於乳酸菌、發酵工藝等的論文,並向業內前輩們請教,一次次或是失敗或是成功的實驗,讓她把在藍帶學院學到的調味和想象力充分發揮到了酸奶製作裏。

在2014年夏季的3個多月時間裏,張喃喃在自己的酸奶實驗室裏,一個人消耗掉了400多罐試驗品,不斷地調整配方和工藝。僅僅憑著自己最喜歡的那款歐洲酸奶的一張配方表,她終於製出了口味和質感完全一樣純淨的酸奶。

張喃喃的想法是:“當人們吃到我做的酸奶時,我相信他們能感知到,他們在吃的檸檬酸奶,就隻有一顆青檸檬、半顆黃檸檬和130克最優質的牛奶。”

張喃喃給酸奶起了個名字叫做“樂純”,來自法語“Le Pur”,純淨,天然,真實。張喃喃還開通了“樂純”的微博、微信社區,微博上,馮紹峰、王珞丹等明星都為這個做酸奶的小姑娘點讚;微信中,酸奶信息發布後每周限量的100份搶購都在30分鍾內被一搶而空,幾乎每個吃過“樂純”的夥伴都在網上給好評。

為了讓更多的美食愛好者了解到純淨天然的酸奶是什麼味的,張喃喃決定在社區裏公開自己花了6個月時間研發的4種口味——無糖原味、檸檬味、藍莓味和香草栗子味酸奶的配方,像互聯網上的開源軟件一樣,通過開放、平等、透明的方式,邀請大家一起來做純手工的優質酸奶。大家還可以對配方、包裝、門店乃至從手工坊到批量生產的細節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

開源的效果是明顯的,通過自己做酸奶的親身體驗,很多小夥伴開始參與“樂純”的建設,開始有投資人關注“樂純”,2014年11月,“樂純”在潮人聚集的北京三裏屯開了第一家門店。

一位在外企供職的“酸奶控”在網上說,當她在周末6點趕到門店的時候,外麵已經排起了長隊。“這次總算嚐到了青黃檸檬的樂純(之前來過,卻售罄了)。精致的封套和酸奶杯,每個細節都很完美。酸奶上麵是一層厚厚的奶皮,青黃檸檬味非常清新和自然,酸甜度很舒服,好喜歡吃完後留在唇齒間彌漫的檸檬清香……”

2015年伊始,一篇“樂純現身帝都三裏屯”的微信在朋友圈瘋狂流轉起來,一天就超過10萬的閱覽量。沒有砸一分錢廣告,“樂純”的酸奶品牌樹起來了。張喃喃覺得這是熱愛美食、堅持初心的回報,“讓想吃到好酸奶的人能夠買到好酸奶,這就是我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