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激勵篇(12)(2 / 3)

第二、工作環境(指軟件方麵)。學校有一套較有完整的規章製度,而且要能夠較好地執行及貫徹;

第三、信任即用人不疑。授權放手讓中層領導的人員去幹的事情,放手讓他們去做;

第四、發展願景。作為學校的最高決策者,校長應負起發展願景的責任,明確學校的發展方向;

第五、良好的培訓機製。學校需要的人才需要不斷地更新,需要隨著社會各種形勢的發展而不斷提高自己;

第六、良好的人際關係。學校應營造一個融洽的生活氛圍:

第七、對員工付起一定的社會責任。一個教師長期甚至一輩子在一所學校工作,校長就要讓感覺老有所養,這樣他們才能安心工作。

【啟示】

從優秀人才的內在需求看,比自然風光、經濟收入、物質待遇更具吸引力的是和諧的人文環境。當學校的人才隊伍建設麵臨困難時,要在盡可能改善客觀條件的同時,努力營造一種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軟環境”,實現學校所能提供的條件與優秀教職工內在需求之間的最大程度的吻合。

45、海潮效應

【小故事】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內亂,臨近的齊國乘機出兵,侵占了燕國的部分領土。燕昭王當了國君以後,他消除了內亂,決心招納天下有才能的人,振興燕國,奪回失去的土地。雖然燕昭王有這樣的號召,但並沒有多少人投奔他。於是,燕昭王就去向一個叫郭隗的人請教,怎樣才能得到賢良的人。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說:從前有一位國君,願意用千金買一匹千裏馬。可是3年過去了,千裏馬也沒有買到。這位國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奮勇請求去買千裏馬,國君同意了。這個人用了3個月的時間。打聽到某處人家有一匹良馬。可是,等他趕到這一家時,馬已經死了。於是,他就用500金買了馬的骨頭。回去獻給國君。國君看了用很貴的價錢買的馬骨頭,很不高興。買馬骨的人卻說,我這樣做,是為了讓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實意地想出高價錢買馬,並不是欺騙別人。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就有人送來了3匹千裏馬。

郭隗講完上麵的故事,又對燕昭王說:“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買千裏馬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賢。你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們看到像我這樣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會來投奔你。”燕昭王認為有理,就拜郭隗為師,還給他優厚的俸祿。並讓他修築了“黃金台”,作為招納天下賢士人才的地方。消息傳出去不久,樂毅、鄒衍和劇辛等一大批賢士紛紛從各自的國家來到燕國。經過20多年的努力,燕國終於強盛起來,最終打敗了齊國,奪回了被占領的土地。

用買馬骨的方法來買得千裏馬,用修築黃金台的方法來吸引天下的人才,所運用的都是用人中的一種海潮效應。

【基本概念】

海潮效應,是指海水因天體的引力而湧起,引力大則出現大潮,引力小則出現小潮,引力過弱則無潮。依據這一效應,對於一個學校來說,重要的是要通過調節對人才的待遇,以達到人才的合理配置,從而加大本校對人才的吸引力。現在很多知名企業都提出這樣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業激勵人。學校也無妨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