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統一起來(1 / 2)

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黨的建設

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在國家治理中,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依托,相互促進、缺一不可,隻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使國家治理避免單一化的弊端,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在當前迫切需要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應對各種複雜問題的情況下,我們更應當注重解決好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結合問題。

樹立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統一的理念

自從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以來,我們大力推進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推進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係列問題,如法律製定中的利益部門化,法律自身的不夠健全完善,執法中的不公現象,行政力量對法律的過多幹預,司法中道德與法律的衝突等等,這些問題既表明國家法治建設仍存在不足,也彰顯出處理好德治與法治關係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要實現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有機結合至少需要我們明確樹立這樣幾個基本理念,一是把法治和德治由兩個獨立的領域看成是相互聯係緊密結合的國家治理鏈條,丟掉任何一節,國家法治終究難以實現;二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結合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因為兩者的結合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而且我們有黨的領導,符合人民的共同意願,有國家憲法和法律的保證;三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結合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絕不能因為個案的不公而否定社會主義法律製度和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隻有在這樣的共識之下,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才能得以理性推進。

找準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結合的載體

載體就是事物發生聯係的中介,通過載體促進國家治理的法治化應當引起充分重視。那麼這些載體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道德經濟,也就是說市場經濟既要講法治,也要講誠信友愛互助等基本的社會道德,如果隻靠法治而沒有道德的牽引,市場經濟就會淪為鑽法律空子的投機遊戲,市場經濟也不會真正發展起來;如果隻講道德而忽視法律的健全完善,那麼市場經濟也會因道德的不堪利誘而最終迷失方向。可以說,健康的市場經濟是國家法治化的基本載體和主要途徑。

其次是全體人民共同遵守的社會道德。社會道德具有曆史性、群體性、層次性,同時也具有整體性,作為社會整體意義上的道德是對各種道德的整合與提升,同時又有賴於民眾對各方麵道德的遵循,隻有在此基礎上提煉出為全體公民所共同遵守的社會道德,道德的約束力才會普遍和持久。我們提煉出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簡潔明了,易於記憶和遵循,對於我們道德體係的構建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再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係是社會主義法律與道德、現代法律製度與國家治理傳統、社會傳統曆史文化與無產階級道德的結合體,作為其組成部分的各種具體法律所體現的理念、價值、原則都應該和社會主義所倡導的主流社會道德結合起來,而不能與之相悖。我們在法律體係建設中要真正從保護人民利益和權利出發,把符合人民的利益作為最高道德,絕不能為了立法而立法,單純把立法當成政績,忽視法律的道德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