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幫一”活動使幹部和群眾雙受益
黨的建設
作者:高宏誌
到2012年底,河北省邯鄲市年收入低於2300元的貧困人口還有68.2萬人,占全市農村總人口的10.3%,扶貧攻堅的任務還很重。邯鄲市委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為出發點,以解決貧困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為切入點,以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落腳點,去年以來,組織2.9萬名機關幹部與2.9萬戶貧困家庭結成“幫扶對子”。
這次活動原則上要求一幫三年,一年內普遍找到致富門路,兩年內實現鞏固提升,三年內穩定脫貧,達不到脫貧條件的繼續幫扶,群眾不脫貧、幹部不解對,從而形成製度化、常態化的幫扶機製。我們把全市5816名市直機關幹部、21885名縣(市、區)幹部和903名企事業單位的中層管理人員納入了幫扶隊伍,基本實現了有幫扶能力的幹部全部參與,惠及全市2.9萬貧困家庭10多萬貧困人口。一年多來,各級幹部與貧困群眾結親戚、辦實事,已有3353戶貧困戶達到穩定脫貧標準,同時也使幹部接了地氣、受了教育。
為一大批貧困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做好扶貧幫困工作,“造血”致富是根本路徑,“輸血”救急也是必要手段。一些家庭因為多種原因生活拮據,老人治病、子女求學十分困難。對這些家庭,幫扶幹部或者在錢、物上給予幫助,或者積極爭取社會保障,讓許多家庭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軌道。邱縣幹部喬朝英了解到幫扶對象因兩個女兒均考上大學,學費成了沉重負擔時,幫其申請到了貧困生助學金和低保救助,並拿出4000元工資幫兩個孩子圓了大學夢。目前,各級幫扶幹部累計助學助醫1.1萬多人次,極大減輕了這些家庭的生活壓力。
為貧困家庭量身打造了致富門路。各級幹部堅持因人製宜、一戶一策,為每個家庭都選出了一條適合自身條件、滿足自身意願的致富門路。叢台區幹部李江了解到幫扶對象姚海林想開飯店但缺乏資金時,幫其擔保辦理了5萬元小額貸款,並積極協調辦理相關手續。姚海林開辦的“天天三桌”小飯店生意紅火。活動開展以來,共舉辦各類培訓3.4萬多人次,累計幫助協調貸款、爭取政策性資金將近2500多萬元,幫助1萬多人學到了致富技能或找到了工作崗位。
群眾的精神麵貌普遍發生了較大改觀。各級幹部從扶誌入手,重在激發群眾的致富信心,使許多家庭感到生活有了奔頭,精神狀態有了積極變化。武安市活水村的王培雲一家,丈夫因病去世,看病欠下10多萬元債務,婆婆年邁需要照顧,兩個孩子都在上學,沉重的生活負擔讓她對生活一度喪失了信心。自從在幫扶活動中家裏建起蔬菜大棚後,王培雲就像換了個人,整天撲在大棚裏。幾個月下來,她曬黑了、累瘦了,但致富的勁頭更足了。如今,她還動員周圍幾戶群眾一起種植大棚蔬菜,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幹部對基層的情況有了更深了解。“一幫一”活動為機關幹部搭建了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平台,有效解決了部分幹部沒有基層工作經曆,對基層情況不了解的問題。市公安局幹部常俊炎通過結對幫扶,對一線民警如何服務群眾有了重新的認識。他就改進入戶走訪、信息采集等工作,向派出單位提出多項建議。他深有感觸地說,看起來是我們在幫助困難群眾,其實群眾也在幫助我們改造思想、改進工作。
幹部與群眾的感情進一步密切。廣大幫扶幹部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帶著家人到幫扶戶家中走親戚、拉家常、謀路子、幫致富,一起吃飯、一起勞動,既幫助群眾解決了困難,也對幹部自身及其家屬、子女是一次教育。去年以來,各級幹部共入戶近26萬次,基本達到一名幹部一季度深入幫扶戶一次。廣平縣幹部董秀廷初次來到幫扶戶劉士勤家,劉士勤畢恭畢敬,一句一個“領導”。隨著交往增多,兩人的距離感逐漸消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市保密局幹部於英亮對幫扶對象靠撿廢品為生深受觸動,身體力行並向身邊同誌倡議少抽一包煙、少進一次飯店、少買一件衣服,把節儉下來的錢捐獻給幫扶群眾,得到身邊同誌的紛紛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