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賣店作為銷售渠道也曾經是魅族的一大特點,但今年魅族正經曆著難熬的渠道之痛。魅族以前是小而美,出貨量每年在幾十萬到100萬台。魅族手機原來隻供給自己的專賣店,賣給忠實的煤油,但是煤油慢慢被小米這樣的後起品牌吸引,流失很多。
MX2出來以後,魅族為了提高出貨量,與聯通合作出了合約機。所以魅族今年的變化是,傍著運營商,大幅降價,縮減自有渠道。聯通的渠道比魅族的自有渠道強得多,但聯通渠道的弊端是經常會亂價。魅族對自有渠道價格控製很好,對所有經銷商都是先交錢拿貨,賣完給經銷商10個點的返利,但今年魅族做不到了。聯通是先賣貨然後付錢,想怎麼賣就怎麼賣。丁秀洪說,MX2從上市到現在已經降了兩三百塊錢。
魅族也開始跟京東合作在網上賣手機,但據說很大一部分還是靠線下專賣店。魅族在全國有300多家專賣店,覆蓋了包括香港在內的直轄市和二三線城市。
邢開在二三線城市看到過魅族的店麵,很漂亮,但是門可羅雀。他認為,魅族這種渠道方式,當時可以,現在已經落後了。店麵租金和人員費用,是很大一塊成本。據他估計,魅族國內的這些分銷公司,可能都在逐漸開始撤銷。
世道變了
知名市場研究機構IDC的報告稱,去年中國智能手機的銷量達到12.12億台。三星以17.4%的份額獨占鼇頭。國產品牌機表現不俗,聯想、中興、華為分別以11.0%、9.1%、8.7%的占比緊隨其後。
除了“中華酷聯”這樣的傳統品牌,不斷有打著各種創新旗號的新進入者趕來淘金,小米之後,又有了大可樂、百分之百、青橙、美圖秀秀等,還有幾個月前發布了錘子Rom的可愛多羅永浩。
這些定位於差異化的品牌廠商,都或多或少會蠶食魅族的粉絲群。像小米、大可樂,就和魅族的目標客戶群高度重合,都是剛畢業兩三年,收入不太高,渴望高性價比電子產品的年輕人。現在大可樂的用戶中,就有20%使用過小米手機。
為什麼看起來跟手機毫不相幹的人都可以進入這個市場搶一杯羹?硬件產業鏈的成熟使單純的手機生產其實已經沒有什麼技術門檻。邢開認為,一個國內手機品牌幾個畢業沒幾年的同事就可以仿製這個手機,然後裝上操作係統,跟真正的一模一樣。邢開的手上還有一部從硬件到軟件跟真正的三星沒有任何區別的山寨手機。這意味著手機生產廠商的創新空間並不大,除了造勢,用一些營銷手段,其實沒有什麼優勢。
同時,中國的手機廠商一般都不具備三星、蘋果那樣的真正的自主創新能力。邢開說,三星之所以能推出高端手機,是因為對於上下遊產業鏈的控製能力,以及相對出色的硬件生產能力,像iPhone手機用的就是三星的CPU。而國產手機缺乏突破性技術,中國的這些品牌,隻能跟在三星、蘋果後麵亦步亦趨,落後很大一截。與蘋果、三星等國際廠商相比,缺乏核心技術的國內企業更像是一條條“裝配線”。
這樣的現狀造成了手機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大家都在比拚性價比,不論從外觀還是功能都大同小異。到賣場隨便拿起一款手機都是四核的。雖然這家用的是MTK的方案,另一家用的是高通的方案,但是性能差距都很小,你能玩的遊戲我都能玩,屏幕分辨率大家都差不多。
魅族的“慢生產”使其在性價比方麵的優勢喪失殆盡,創新隻在邊框寬窄、背板弧度等工藝細節。而想做真正的自主創新,更是困難重重。像魅族這樣產量很小的廠商,與MTK或者高通合作有一個很大的劣勢,就是因為購買芯片數量太少,很少能獲得芯片廠商像給HTC和三星那樣的支持。這種困境對小米也是一樣。
小而美,還有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