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麥多餡餅:不賣手藝,賣管理(2 / 3)

“農貿市場和大型社區,做小賣店和超市沒問題,但做我們這種品牌店不行,因為定位不符。麥多的產品定位是休閑快餐,它還不是完全的快餐,好多人可以拿著餡餅邊走邊吃。”另外,農貿市場人雖然多,年齡定位卻不對路,且檔次略低,對品牌連鎖型並不合適。

避開小吃城則是因為“小吃城的商鋪幾乎沒有能掙到錢的,最掙錢的是建小吃城的人”,這些人大多做過餐廳,對吃很有研究。小吃城引進四麵八方的小吃,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扣點,暗中觀察誰做得好,租金合同都簽得很短,一年一簽,幾乎不超過兩年,合同期到,開發商可能就要讓你離開,自己接手來做了。“除非你能給小吃城比較高的利潤,但如果你把大部分利潤都給它了,你又掙什麼?它來控製你的時候,你就永遠做不大。很多小本生意掙足本錢就行了,但麥多要培養會做生意,能做老板的人。”

至於熱點選址,則當屬商業街、大賣場、學校周邊、寫字樓。“商業街和賣場就不用說了,在家樂福、沃爾瑪、佳世客這類大超市,顧客的購買力強,客流量大,也容易做出影響力。學生則最能接受新鮮東西,顧客群穩定,傳播還非常快。寫字樓裏的白領是學生的升級,消費力更強。”此外,附近有肯德基和麥當勞的店址也是最理想的。“他們的選址調研做得比我們精細多了”,劉占華說。而且麥多的產品與之相比,既是客群相似,又有價格優勢。

產品:一做專業,二做獨家

有人對劉占華建議,隻做餡餅,產品線太單一,你還可以做粥、做湯。但劉占華不那麼認為。在麥多餡餅之前,他在山東賣過菜、辦過食品廠、開過餐廳,要說菜品也可以做出很多種,但麥多餡餅最終隻精簡到七種口味。因為“做東西第一是做專業,第二是做獨家。麥多的麻辣雞肉、香辣魷魚等口味都是我們自己起的名字,市麵上以前根本沒有。你做的東西多了,就更不容易做成標準化了。”

劉占華幾乎走遍了中國,做麥多餡餅之前,腦子裏就對食材有了全麵概念。“我們以前賣菜,上菜的時候有句行話:不夾餡兒的都貴,夾餡兒的都不好。因為很多食物一加上餡兒就容易糊弄人,時間久了,老百姓會擔心,所以帶餡兒的東西就一律不吃了。”但劉占華堅信中國人對餡餅情有獨鍾,“麥當勞、肯德基到中國來開了那麼多分店,但你仔細想想,他們的東西跟餡餅沒法比,最好吃的東西還是在中國。但中國太多人隻追求短期的利益,想糊弄人,這種惡習導致再好吃的東西也做壞了。”

中式快餐跟洋快餐最大的區別在於,中餐有加入了手工藝與情感在當中,並非絕對的機械標準化。雖然麥多也在研究流水線生產,但劉占華目前還不想改變手工製作,他認為用機器做出來的食物,營養成分下降,也失去了中餐真正的特點。

“很多人認為洋快餐的危害在於油炸,其實沒說到點子上。洋快餐在標準化上的用心程度,使用原料的衛生程度都比中餐高,但它最大的問題是食材從工廠出來以後周期太長,吃到顧客嘴裏已經沒有營養,更不用說對身體的負麵影響了,所以中式快餐的核心競爭力是通過手工保證新鮮,到顧客手裏基本是剛做出來的,食品隻有新鮮才是8、最好吃的和最有營養的。麥多的餡餅從不允許涼著賣給顧客。”

麥多想把餡餅做好。比如肉餡是塊狀的,這是劉占華起初就堅持的想法,但這樣做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要求分店,因為製作工序是把肉醃好後經烤箱烘烤一次做成餡,如果肉質不佳,就沒法這樣烘烤。劉占華要求在製作過程中把肉切成四方小丁塊,這就要求采購時不能選太差的肉,豬腿肉一定要買前腿,肉活,口感佳;後腿肉死,口感不好。又如麥多的餡餅以酥聞名,要有麵香和層次,這就取決於麵粉發酵的時間和力道控製,需要製作者用心對待。“麥多做到第8年還在增長,其實跟我堅持的這些理念有關係。你要先通過專業讓顧客知道你的產品可靠,時間久了顧客自然就會依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