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多餡餅:不賣手藝,賣管理
連鎖50強
作者:劉辰
掉渣餅火遍全國大江南北的時候,麥多餡餅剛在吉林開了幾家小店。兩家都做餅,在2005年幾乎同時起家,發展軌跡極其戲劇化:掉渣餅光是在北京一年就開了1000多家店,麥多第一年隻有10家店,受到掉渣餅紅火的影響,擴張一度非常困難;但一年後掉渣餅們相繼銷聲匿跡,而麥多則穩紮穩打,在2008年將加盟店拓展至全國300家。
當時,網上流傳著一篇極具攻擊性的文章,說麥多餡餅的明天就是掉渣餅。創始人劉占華不服氣,但他也沒想到今天麥多餡餅已經有了820家分店。2012年,麥多餡餅銷售額直破7億元,每年分店的增長都在100家以上。在選址、產品、模式等環節,麥多摸索出自己獨特的一套經驗,在類似連鎖企業中獨占鼇頭。而掉渣餅的發明者,今天倒成了麥多在武漢的一個加盟商。
模式:教人技術等於騙子
兩個月前,劉占華在青島給麥多餡餅新的直營店簽房租合同,房主剛好也做連鎖生意,主打烤串,自認有獨家秘方,也想做連鎖,但做了幾年做不下去了,聽說劉占華是麥多餡餅的老板,就問他:“劉哥,你教不教人技術?”劉占華想到掉渣餅的曇花一現,給他最大的啟發就是“做連鎖店的教人技術相當於騙子”,就教育對方:“加盟商最想要的兩樣東西,一是技術,二是設備。但如果你給了,你的模式不但不值錢,而且恰恰做反了。你做連鎖店複製的是成功經驗的模式,你要做的是把店開好,把盈利的經驗傳授給他,要是太把技術當回事,人隻得到了技術,不一定能做生意。”
掉渣餅一度對麥多影響非常大,它擴張太快,但劉占華去考察,發現掉渣餅做的是“學員店”,第一批學員繳納加盟費4萬元,有100多人加入,創始人教完技術,就把學員放出去開店,再讓他們去感染第二批人,跟傳銷差不多。但第一批人學完了技術,立刻把加盟費削減到兩萬元,以此類推,整個模式迅速脫鉤。掉渣餅創始人確實賺了一筆錢,但模式沒法長久。後來麥多做出了市場,這位創始人找到劉占華,想拿下麥多武漢區域的代理。劉占華對他說:“你能賺錢,但你做不大,因為你還不會負責任,先一個店一個店地做吧。”果不其然,這個人到現在也隻開了一家店。
當年滿大街的掉渣餅排長隊的時候,劉占華站在長隊旁邊等著,他發現大部分顧客其實也隻是嚐嚐,等顧客買完,劉占華就上去問:“好吃嗎?”一般得到的反饋都是“也就那麼回事”,還有的人吃到一半就扔了。“所以我就知道掉渣餅做得不好,如果換成麥多,顧客吃了一半就扔掉了,我一定要追問原因。”劉占華開始一個個收集這些掉渣餅賣家的電話。不出所料,第二年掉渣餅們又一個個倒閉,劉占華打電話去幫麥多的加盟商收購掉渣餅店主的燃氣爐子,原價7000~8000元,劉占華用2000~3000元收購,當中還有不少幾乎是全新的。
“你從掉渣餅就可以看出,好多人太不理性了。”麥多也遭遇過類似情況,2008~2009年,麥多餡餅的增速最快,高峰期時,有些小地方有一個人加盟麥多賺了錢,一個村子的人都蜂擁而至。那時候一年拓展300多家店。但“我見過很多上門要求加盟的人,你問他為什麼想加入麥多。他說看朋友賺了錢,自己也想做。別人掙了錢,就以為自己也能,這是大錯特錯,人跟人是有差別的。”在鄭州,麥多有很多家加盟店是總部放出後收回來的,有家分店之前每天隻有1500元的流水,總部收購後,流水達到了每天1萬元。
“我接觸過太多做連鎖店的人,大部分先用加盟擴張,但很少有做好的,基本上都有點騙人的心理,或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開的店會怎麼樣。你要做連鎖店,還得能經營下去,當然就要有個盈利模式,所以我們去新城市不會放開加盟,至少要先把直營店做起來,老百姓認可了,才讓加盟商進入。”
選址:找肯德基和麥當勞
最初在長春起步時,很長一段時間裏,劉占華親自去幫加盟商跑選址,形成了自己一套選址的獨家心得。麥多的選址理念跟同類型的連鎖快餐相當不同。麥多有兩個絕對不去的地方,一是農貿市場,二是小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