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彥認為,如果是二線城市一些很成熟的新樓盤,兩岸咖啡這樣的品牌商會提早進入,等到地產已經完工或者入駐率已經達到20%~30%以後,若再不進入,房租會漲勢更凶,甚至有錢也租不到好位置。
搶占三四線市場
兩岸咖啡除在杭州、武漢、重慶、北京四座城市擁有直營店外,已在全國各級城市開放加盟,總計門店數量超過650家。它的定位逐漸向二三四線城市拓展,甚至更小的城市傾斜。
兩岸咖啡很早就注意到,在三線、四線甚至更小的城市中,新開門店正在帶來旺盛的盈利能力。小城市中還沒有形成中心商務區的概念,也沒有比較大的商務休閑的場所,“我們沒有刻意去區分不同等級城市的加盟店,因為我們選點很嚴格,加盟商如果有好的點位,就可以來談。”
目前兩岸咖啡在一些隻有10萬人口的城鎮的門店異常火爆,每家店每天都兩三萬元的業績。李國彥分析,這是由於當地有數個三四星級的酒店,商貿、工業也有了不錯的發展,人們迫切需要類似商務交流的地方,商務人士樂於選擇兩岸咖啡,作為一種欠發達城市比較洋氣的談生意場所。
做小麵積
另一種抵禦選址困境的方式是將店麵麵積縮小。用李國彥的話來說,連鎖業本來就是“開關業”,加盟合約到期不續簽或店鋪租約到期不再續約是主因,保持在每年5%~8%以下的閉店率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事。近幾年,800、1000平米以上的店鋪風光不再,各大餐飲品牌都會選擇120~150平米的麵積開店。雖然有一些連鎖餐廳需要廚房,必須兼顧麵積,但它們會與物業協商,或搬遷至商場中較高樓層,或簽訂超過5年的長租約,以保證自己相對低廉的租金。
實施多品牌戰略
此外,品牌方還可以實施多品牌戰略。所謂多品牌戰略,就是同一個公司運營著許多不同的品牌,可以適應各種物業需要,形成互補的共生格局。心品印象CEO鄭誌暉舉例,餐飲業高度發達的日本有一個大眾化品牌“貝兒多爸爸的泡芙工房”,其總部位於日本大阪的麥之穗株式會社同時擁有10個不同的品牌,分別經營蛋糕、糖類、拉麵甚至夜店等業態,遇到好的店麵,會根據其需要的麵積來分配所需的品牌。而前文提到的兩岸咖啡,也已經考慮涉足多個品牌,在原本麵積較大的門店中劃出一半的麵積,經營包括日本料理、平價牛排、鐵板燒餐廳、泰國料理在內的四個品牌。
鄭誌暉還提到了另一個例子:在東京銀座,押金需要提前預付三年,業主會責令品牌方在7天之內把店鋪蓋好、裝修完畢。外人來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而麥當勞在日本的負責者會把所有的設備、裝修在工廠內先建好,變成“樂高積木”一般,3天之內就把店鋪建好。
“也許有一天我們在中國也要用工業化的方式‘生產’店鋪。”鄭誌暉說,“因為有成本的壓力,隻能進步、不會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