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星巴克搬離國貿看連鎖選址(1 / 2)

從星巴克搬離國貿看連鎖選址

連鎖50強

作者:顧雋華

1999年1月進駐北京國貿的星巴克“大陸第一店”在2013年7月搬離國貿一期,重新落戶於人氣遠不如一期的國貿三期。這也許會讓從事特許經營的創業者不寒而栗。不管是路邊的小商鋪,還是shopping mall中的大店家,都在抱怨租金貴得讓人窒息。何況星巴克這樣的頂尖國際連鎖尚無法抵禦房租上漲的壓力,創業者開新店,難道隻能望洋興歎?

警惕“二房東”

在媒體的猜測中,星巴克閉店的主要原因是日益上漲的租金。位於國貿一期的這家店一年的房租加上人力成本總計超過700萬元人民幣。據星巴克在2012年的財報,其亞洲地區平均單店營業額為82.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09萬元。

入不敷出與物業方不無關係。有業內人士透露,國貿一期有相當多的奢侈品品牌,而星巴克已經開始進入大眾消費行列,難與商場定位保持契合,不如遷至人氣還不夠旺的三期,反過來為三期帶來更多人氣。

戴奇咖啡培訓經理陳鑫榮推測,星巴克很可能遭遇到行業中頻繁出現的“二房東”問題。在北上廣許多中心地段,由於房東背景深厚,轉手之間的差價可以高達數倍。傳言稱,像北京國貿一期這樣炙手可熱的地段,很可能租戶根本見不到物業(房東本身),隻能見到二房東。物業方如果允許二房東甚至三房東的存在,那麼推高租金幾乎勢在必行。

躲開大品牌

物業方的“政策”正在潛移默化地變化。旗下有“吞雲小蒔”等品牌的心品印象CEO鄭誌暉表示,近幾年物業與品牌方簽訂的合同時間越縮越短,租期也從3~4年慢慢縮短,未來可能向香港靠攏,短至平均2年。每次租期終止,店租又會大幅度上漲,導致連鎖企業壓力加大。

此外,物業方對區域中不同板塊的配置不同。陳鑫榮提出,與星巴克類似的情況很多,很多商業物業在一期運作成功之後,開發二期、三期,由於一期人氣旺盛,租金會順勢上漲,迫使一些品牌進駐二期或三期,形成品牌梯隊。但租金飆升依舊是不變的主題。

品牌競爭也會變相造成租金升高。對於即將進入中國大陸的戴奇咖啡(在美國僅次於星巴克的第二大咖啡品牌),陳鑫榮表示,作為從上海登陸大陸市場的新品牌,一定會首選人民廣場的來福士或者徐家彙的港彙等一線商業地產,以此來打響品牌知名度。初入中國的新品牌普遍會用高價尋租的策略來進入新市場,前幾家店隻是打響知名度,不以賺錢為主,無形中幫助商業地產“炒高價”。鄭誌暉曾在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國經營過快餐等業態,“我覺得在亞洲各國,租金肯定是往上漲的,不可能再下降。”

消費熱潮下,品牌增多,物業方也麵臨更多選擇,例如要引入一家咖啡店,同樣的位置,除了星巴克還可以選擇costa、香啡繽,物業方更強勢,也更傾向於選址“不差錢”的品牌。

選址要提早“下手”

“漲房租漲得最厲害的還是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省會城市的漲幅也會比較大。”兩岸咖啡副總經理李國彥告訴《創業邦》,在二三線城市,很多全新的百貨公司、綜合體的報價就很高,而且會規劃好每個樓層適宜的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