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麥剛:用互聯網的思維做傳統生意(1 / 2)

麥剛:用互聯網的思維做傳統生意

連鎖50強

作者:麥剛 翟文婷

對於創業者來說,首先要關心一個問題,什麼樣的行業在線下會有空間。連鎖行業大致可以分為服務和商品兩類。服務行業可能會有機會,但一些標準化的商品連鎖已經很難生存,因為受到電商很大的衝擊,線下能存在的商品一定是強體驗性或強交互性的。

第二,即使是在服務行業,也要看品質和需求。比如像兒童樂園體驗店,在西單和上地分別開一個,可能上地那家店服務一般也有人去,因為這涉及到服務半徑的問題,有客流量就有需求。再比如女孩修個指甲,除非我這人特別挑剔,一定要找某個品牌,否則一般在家附近就解決了。因為像這類服務的標準化差別不是那麼明顯。所以,你也要判斷這個服務需不需要品牌化,品牌化的核心是什麼。但是像餐飲、洗衣這樣的服務行業,如果想未來能有所突破,關鍵在於營銷。我們暫時不強調品控,這是基本功。

在商品裏麵,我會比較關注渠道品牌,不會投品類品牌。因為品類品牌是不停地在發生變化的,假如我投了一個女裝品牌,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風格可能每年它都會有所變化,不少公司就在品類的這種變化中沒有把握住趨勢,很快就衰退了。渠道品牌不然,這個品牌賣得不好,你可以換另外一個。而且現在很多渠道品牌也在做自有品牌,像屈臣氏、華潤,都有20%左右的商品是自有品牌。我投的泡泡瑪特也是渠道品牌,它也有一定比例的自有品牌。

當然,業態是共存的,比如百麗當年作為一個鞋的品牌,它是一個品類品牌。但是當它旗下有了很多個品牌的時候,比如思加圖、TATA、天美意,它慢慢就變成一個渠道品牌了。因為它可以把整個場子都買下來,專賣自己旗下的品牌。

而在商品類裏麵的連鎖是可以做加盟的,服務類隻能做直營。商品是我供給你,你隻要管好店麵就可以。但是服務流程就容易偷工減料,很難把控,像餐飲、教育都還是以直營為主。大的、複雜的還是直營;小的、簡單的可以加盟。

其實話說回來,這些品類在過去傳統領域已經被人幹爛了,再做一個東西不會有特別新奇的變化,線下企業大多數是靠規模、地域、品牌做起來的。而且你要看清楚具體細分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是品牌還是渠道,是製造還是供應商。比如茶品,現在可能市麵上有幾家品牌企業,像吳裕泰、天福茗茶、八馬茶業,但在過去消費者隻認產地。這需要你做營銷,或順應潮流。但是用互聯網的思維做連鎖,可能會有驚喜。因為互聯網很重要的一點是,幫助企業在品牌的建立、服務半徑和用戶的覆蓋率上有很大的提升。

我喜歡IT男幹髒活、累活,我投的很多家連鎖企業都是IT背景出身的技術男。這背後是有邏輯的。可能他們切入的市場都不算高深,像賣水果的、賣飾品的。門檻低代表這個市場需求量很大,誰都需要這種服務,你可以說它門檻低、競爭激烈,但是又沒有哪家企業能把它做得很大,而整個商業社會一定是品牌化和規模化的企業越來越有優勢。

先說規模化管理的武器。可能一定企業的整合、與其他品牌拉開距離是需要時間的,那誰能在這種長跑中取勝?一定是能高效率管理企業的創業者,而管理的背後就涉及到IT係統。一個普通的創業者可以管理幾十家店,但是在全國範圍內管理幾千家店,背後全是依靠IT係統,因為它講究效率、流程。優秀的管理者對IT的認可和拓展,認識一定是很深刻的。這是IT男在長跑當中能取勝很重要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