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潮品獨代的生存法則(2 / 2)

在產業鏈上,YOHO!有貨也做了很多探索。由於很多設計師都是藝術出身,很難去掌控“全產業鏈”,而YOHO!有貨希望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設計師隻需要挖掘最新潮的款式,YOHO!有貨再挑選適合售賣的,讓設計師省去了很多後顧之憂,效率也大大提高。對於資金實力弱小的設計師,YOHO!有貨會挑選一些,參與投資。

目前YOHO!有貨有近百人的團隊,“主要負責尋找原創設計師、潮流品牌的合作與審核。”鈕從笑坦言,網站上線售賣款式,自己是無從過問的,均由專業的買手決定。

由於定位是潮流電商,必須保證自己賣的產品足夠新,因此他們挑選了一些品牌的部分產品,但有排他協議,那些產品隻能在YOHO!有貨上銷售。這就保證了它不容易被替代,也不用和別人血拚價格戰。目前YOHO!有貨合作的品牌商有200多家,其中絕大部分為獨家合作商。也就是說,某種品牌的款式,隻在YOHO!有貨上才能買到,例如即將發布的明星潮牌——陳冠希所創辦的CLOT的產品。

“我們不怕別人山寨,因為他們把款式仿出來,我們這已經賣完下架了。”在問到YOHO如何避免山寨的困擾時,鈕從笑告訴記者。

由於YOHO!有貨定位的是潮牌電商,需要不斷地上線新款,這也意味著不能把某件衣服做成“爆款”,款式快速更新,即使別人仿製,衣服出來已經過時了。

電商那端的紅火,帶動的另外一個效應是YOHO產品線之間的流量互導。目前YOHO擁有三本雜誌,《YOHO!潮流誌》、《YOHO!青春》和《YOHO!女生誌》,雜誌與線上電商、社區結合,可以帶來品牌效應,省去一定的推廣成本。鈕從笑表示,“目前流量的來源是線上、線下各占一半。”

“雜誌一定是獨立的,上什麼樣的內容,由編輯團隊決定,不會受到電商的幹擾。”鈕從笑認為,即使雜誌與電商相結合,雜誌也不同於“廣告冊”, “有些品牌要求上我們的雜誌,但條件不夠,給錢我們也不會上。內容生產是我們的靈魂。”

YOHO!有貨目前的月銷售額2000多萬元,平均每天的訂單量3000多單,客單價350元,每月已經有小幅的盈利。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在5億元左右,在各大電商進入廝殺的當下,YOHO!有貨活得還不錯。

在競爭上,國內的暖島網和YOHO!有貨的模式類似,2012年上線,定位於創意設計。另一個競爭對手則是英國潮流電商ASOS,日前和電子商務平台提供商Hybris合作,拓展其在中國內地的業務。但長遠的發展,有待觀察。

“最初創立YOHO時,我們也沒想好將來的商業模式,隻想把雜誌做好。現在,我們希望能做潮流行業的傳播者和引領者。”梁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