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阿裏的時候,我總想著怎麼做到第一,然後怎樣把第二名、第三名滅掉。就像馬雲說的,應該做到第一名,並且是第二名加到第十名之和。創業者一定要這樣做,才能夠做得好。
但做了天使投資以後,我的心態完全變了,變得開放了。VC是我看到的裏麵最開放的一類公司。可能今天我們投資的兩個項目是競爭對手,明天我們又同在另一個項目的董事會上。大家見麵後也會相互交流,分享各自被投項目的發展情況。這個心態對我改變蠻大。
所以,我打心裏希望將來無論是阿裏、騰訊還是百度的生態圈,都能夠相互競爭,相互合作。記得馬雲曾經在圈內講過一句話,他的夢想就是把阿裏巴巴做大,而做大的最高境界是被政府拆掉。馬雲覺得企業做到一定程度,國家會從反壟斷的角度幹涉。美國的微軟就經曆過這樣的危機,中國企業遲早也會走到那一天。但我相信,不論是從政府還是從行業的角度,中國的互聯網環境會越來越開放。
至於創業型公司麵對巨頭壟斷該怎樣生存,很多VC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尤其是淘寶周邊的創業者也在考慮。在淘寶生態圈的公司中,從淘拍檔,到代運營,再到工具、軟件、服務類公司,最近一兩年發展都特別快。
在阿裏軟件時代,這些公司都不賺錢。大概兩年前,他們開始賺錢,能養活十幾二十人的團隊。現在,淘寶工具類公司,每年的收入平均有幾千萬元,甚至有的上億元,小規模的也有一兩千萬元的收入。所以,依賴淘寶生態圈賺錢的公司,隻要服務好用戶,找到最具競爭力的核心優勢往更深處發展,賺錢肯定沒問題。
電商我投得不多,除了蘑菇街外,還投了一家。大概做了一年時間,現在一年能有上千萬收入。所以,對天使投資人來講,如果一個項目投資100萬到500萬元,每年能有幾千萬元的收入,我們肯定會投。
當然從VC做A輪的角度來講,有上市、大規模並購的可能性他們才願意投。這也是淘寶上很多賣家每年做到幾千萬元收入也沒有拿投資的原因。第一,他們現金流好,不願意拿,至少對估值不滿意時不願意拿。第二,企業故事沒講明白時,別人也不願意投。賺錢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創業團隊能賺錢就先賺錢,先養活團隊,鍛煉自己。然後在創業過程中,你對電子商務、對用戶的理解會越來越深。
從天使角度來講,我們的投資範圍算是比較寬,可以先投離錢比較近的項目,不一定每個項目都要去上市。其實今年的投資機會越來越多,移動互聯網離錢越來越近了,比如遊戲等細分行業還是有很多機會的。
如何在巨頭籠罩下成長?
這幾年,蘑菇街發展很快,團隊、收入等各方麵表現都不錯。但有一點陳琪確實誤判了,沒想到淘寶越來越大。好在整個電商在發展,淘寶直通車的廣告會越來越貴,這些廣告一定會溢到外麵來。陳琪是想得很明白的人。他當初出來創業,以及在蘑菇街發展前期,都是基於一種假設:京東、凡客等獨立電商會慢慢發展起來,所以他才會做電商導購。
對於蘑菇街我還是比較樂觀的,陳琪也在思考下一階段的問題。在淘寶上做導購,雖然增長速度沒有之前快,但收入反倒起來了,因為流量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現在,陳琪在想新的方向。前段時間,我建議他考慮下海淘。雖然海關產業鏈周期比較長,但機會很大,至少不會像現在淘寶一家獨大。蘑菇街畢竟有幾千萬年輕女性用戶,隻要圍繞她們發展,會找到更多機會。未來半年,蘑菇街會有更多新的嚐試。
快的打車跟蘑菇街非常類似,整個行業也隻有一年多時間,發展非常快,資本追逐熱、用戶增長快。因為它確實切中了剛性需求中很大的市場。我之前做口碑網,都是一點一點積累用戶和口碑,非常慢,投入周期長。包括58同城、趕集網,也都有將近十年時間。但打車應用出來後,我們發現這是個極少能讓用戶使用頻次這麼高的行業,甚至一天有幾萬個叫車訂單。我感覺這是O2O裏麵最靠譜、增長最快的行業。
口碑網最早做餐飲,雖然市場很大,但消費者使用頻次不高。餐飲行業很難形成閉環,到今天為止也還沒有形成,這是餐飲行業發展慢的一個關鍵因素。打車軟件不一樣,消費者使用得非常頻繁,而且服務很標準,比如我從A到B,司機把我拉過來就行,是司機挑選乘客,而不是乘客挑選司機。現在,很多人把這個模式複製到找保潔、找保姆領域,我覺得很難,因為這個行業一定不是保潔員挑東家。
出租車司機搶客戶,能動性非常強,這就是行業發展快的根本原因。而在投快的打車之前,我判斷未來十年,生活服務業能把“人”彰顯出來,讓理發師、保潔這些“人”在前麵服務,店老板為這些人服務。但是,後來我發現美容美發、洗腳、保潔、按摩都不好做。比如,洗腳服務,盡管消費者有挑選按摩師的強烈需求,但按摩師不願意掛到網站上,他們甚至欺騙父母說在城裏賣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