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魯甸地震一線報告(1)(1 / 1)

魯甸地震是在一條並不顯著的斷裂上發生的顯著地震,極震區烈度高達9度,與2013年蘆山7級地震震中地表震動水平相當。

一場6.5級的地震突然襲來,600多個鮮活的生命瞬間消失,更多人的家園成為廢墟。

地震發生後,從中南海到龍頭山,從搜救傷員到群眾安置,從自助自救到網絡募捐,在黨中央的有力指揮和部署下,災區救援工作迅速有序展開,不管是人背馬駝還是直升機空運,水、電、路、通訊四項主要“生命線”愈加有保障,各項工作正緊張開展。

並不顯著的斷裂上發生的顯著地震

災情逐漸清晰。據雲南昭通魯甸“8·03”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消息,截至8月8日15時,地震造成昭通市魯甸縣、巧家縣、昭陽區、永善縣和曲靖市會澤縣108.84萬人受災,617人死亡,112人失蹤,3143人受傷。

魯甸縣城去往震中龍頭山鎮的道路在山中蜿蜒,其中一段路隻有10公裏,卻似乎怎麼也走不到頭。這條隻有兩個車道的狹窄道路,經常堵滿前去參與救援的車輛與返家老鄉的摩托車。還有不少人看到山體垮塌堵車嚴重,幹脆頂著烈日,一步一步艱難地行進。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到達龍頭山鎮時,滿目廢墟讓人觸目驚心。在鎮周邊,有一些村落因滑坡道路徹底阻斷,原本平坦的公路變成了崎嶇的山路。

據雲南省地震局局長皇甫崗介紹,魯甸6.5級地震是在一條並不顯著的斷裂上發生的顯著地震,極震區烈度高達9度,與2013年蘆山7級地震震中地表震動水平相當。

據了解,地震烈度是指對地表及建築物造成破壞及影響的程度。我國將地震烈度分為12個等級,其中6度及以上建築物將有破壞現象。

皇甫崗介紹,根據大量現場調查取證、儀器觀測,以及對本地區曆次地震震害相關研究的歸納,有幾點初步認識:一是震級高,波及範圍廣。本次地震是雲南省2000年以來的最大地震,也是滇東北40年來最大地震。“地震烈度6度區及以上總麵積約10350平方千米,涉及雲南、四川、貴州3省。其中,9度區總麵積約90平方千米,涉及魯甸縣龍頭山鎮、火德紅鎮和巧家縣包穀堖鄉,共3個鄉鎮。”皇甫崗說。

二是震中區震動強烈。震源破裂在11秒內集中釋放,位於震中龍頭山鎮的強震台記錄到地麵運動峰值加速度高達948伽。

三是地質災害特別顯著。“震區多個方向的活動斷裂密集發育,地層破碎疏鬆,山高坡陡,加之雨季降水影響,導致地震引發嚴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甚至在局部還形成了堰塞湖,處置難度很大。”雲南省地震局高級工程師李道貴說。

四是人員傷亡很大。除上述因素外,李道貴介紹,震區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千米達到265人,遠高於全省每平方千米119人的平均水平。此外,烏蒙山區貧困麵積大,貧困程度深,抗災能力弱等,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