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堰塞湖“定時炸彈”
魯甸災區處於烏蒙山區,地形條件複雜,地勢陡峭。與地震同樣可怕的是,大量的、危險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陸續查出。水利部門也發現,地震已造成21座小型水庫不同程度出現大壩裂縫等狀況。
更嚴峻的是,地震引發正在建設的紅石岩水電站上遊一處山體滑坡(位於昭通市魯甸縣火德紅鄉紅石岩村),造成會澤縣紙廠鄉江邊村委會區域內牛欄江堵塞形成堰塞湖,堰塞體長達800多米,河段水位上漲,湖水水量已經達到數千萬方,上遊紙廠鄉、迤車鎮數千人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截至7日上午,堰塞湖已經淹沒農田1350多畝、房屋92戶368間、公路7.4公裏。
在會澤縣紙廠鄉新田村民小組,堰塞湖沿著峽穀向兩頭延伸,看不到盡頭,渾濁的水麵上漂浮著大量木材,靠近岸邊的地方有大量樹梢冒出水麵。村民的房子建在陡峭的山腰上,旁邊的地裏,到處是村民從家裏搬出來的家具,一頂頂簡易的油布下麵是村民臨時支起來的床鋪。
60歲的高文金坐在一堆舊家具旁,滿臉愁容,“昨天一早起來,水離我家房子隻有兩三米了,我們趕緊從家裏搬東西,水位不斷上升,我們一趟一趟從家裏搬東西。爭取在水淹到房子前多拿點東西出來。當時太緊張,腳都是軟的。”
堰塞體上,險情接連發生,兩岸岩石不時滑落。隨著時間推移,堰塞湖水位不斷上升,淹沒房屋越來越多。記者從雲南省水利廳獲悉,目前堰塞湖排險處置正采取工程應急排險和群眾轉移的方法,已安全轉移堰塞湖上下遊受影響群眾約5000人。曲靖市沾益縣的德澤水庫下閘攔截上遊洪水,最大限度減少入湖流量的影響。堰塞湖下遊的天花板、黃角樹電站加大下泄流量,盡力騰出庫容,為堰塞湖處置下泄流量提供滯洪庫容支撐。
國家防總、水利部前方工作組專家李坤剛7日告訴記者,牛欄江上的紅石岩堰塞湖應急排險處置方案已確定,將在堰塞體頂部開挖底寬5米、深8米、坡比1:1.5的泄流槽,相關工作將力爭在8月12日完成。此外,武警8750部隊已經把5噸左右的炸藥運送到了堰塞體邊存放。
“由於這是一個大型堰塞湖,處於最高的風險級別。加之牛欄江正處於主汛期,隨時可能發生大範圍強降雨,一旦潰決將造成巨大損失,采取措施十分迫切。”李坤剛說。
李坤剛介紹,堰塞湖處置有3個階段,分別為應急處置、後續處置和永久處置階段。目前處於應急處置階段,開挖泄流槽工作將麵臨多重困難,比如是否會降雨,山體可能繼續滑坡、塌方,開挖過程中還可能出現巨石,但將克服困難,力爭如期完成泄流槽開挖工作。
走出“破壞—重建—再破壞”怪圈
地震災難讓人猝不及防,造成的創傷似曾相識。《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從雲南省地震局獲悉,從2003年魯甸5級地震算起,11年時間在滇東北昭通及周邊地區發生5級以上地震10次,最大的就是本次地震。災區房屋反複經曆“破壞—重建—再破壞”的過程,災情疊加加重了災情和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