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在技術方麵的攻關已經讓中文域名的騰飛有了技術保障,但是現階段發展中文域名的最大任務仍是推動中文頂級域名的應用。
打開網頁,在地址欄輸入“黃健翔。網絡”,就可以直接進入主持人黃健翔在世界杯期間的一檔名為《黃·段子》的特別節目的網站。
今年7月,“.公司”和“.網絡”兩個中文新通用頂級域名正式開放注冊,如果記不住由許多英文字母組成的英文網址,用中文上網已經不是問題。
此前,2010年6月25日,“.中國”域名寫入全球互聯網根域名體係,成為首批實現全球訪問的中文國家頂級域名。2014年1月,“.公司”、“.網絡”也被寫入互聯網根域名體係,成為首批實現全球訪問的中文通用頂級域名。至此,中文頂級域名全麵啟動。
互聯網上應用最廣的頂級域是.com和.net,與之對應,“.公司”和“.網絡”被期許成中文世界的“.com”和“.net”。
7月17日,“互聯網·中文·新時代”——中文頂級域名騰飛計劃全球路演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接下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將陸續在上海、廣州、成都、濟南、台北、香港、新加坡等地開展活動,推廣中文域名的注冊使用。2014年9月27日起,“.公司”和“.網絡”域名將麵向全球用戶開放注冊。
英文、拉丁文一直是互聯網上域名資源的主要文字。2011年3月,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正式通過並在全球範圍啟動新通用頂級域計劃。在此之前,全球如.com、.org、.net之類的國際域名隻有22個。在此之後,任何公司、機構都有權向ICANN申請新的頂級域。
在啟動儀式的致辭中,ICANN北京合作中心主任宋崝說:“新通用域名項目的一個重要使命是推進國際化域名發展,讓全球互聯網用戶,能夠完全使用自己熟悉的母語上網,新通用域名中有116個國際化域名申請,三分之二以上是中文域名,反映了中國在全球互聯網市場的地位,中文域名取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將決定國際化域名整體的發展前景。”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王秀軍在致辭中說:“以‘。公司’、‘。網絡’為代表的中文通用頂級域名啟動注冊,必將進一步促進中國互聯網乃至全球互聯網的發展應用,必將會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留下濃濃的一筆。”
“曆史性時刻”
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方新把7月17日舉行的中文頂級域名騰飛計劃全球路演啟動儀式看作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個曆史性時刻”。她認為,作為互聯網基礎性資源,中文域名能否被廣泛應用關係到我國在互聯網領域的話語權,關係到國家信息安全、國家安全。
事實上,這不是中文域名第一次出現在人們視野中。
1999年,新加坡國立大學開發了一項多語言域名技術,其中就包括了中文簡繁體,同年12月在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區開始推廣使用。
2000年,美國、澳大利亞、歐洲等國家或地區一些企業又紛紛推出中文域名的預注冊服務,同年10月,全球最大的域名注冊公司美國NSI公司宣布,開始麵向世界範圍推出後綴為“.com”、“.org”、“.net”的中文域名注冊服務。
CNNIC於2000年1月開始試運行CNNIC中文域名係統,2000年11月7日,CNNIC中文域名係統開始正式注冊。
然而,由於中文域名應用在當時仍然存在技術問題,應用環境也不好,很多主流瀏覽器都不支持其應用,加之後來搜索引擎的崛起,中文域名並沒有被廣泛接受。
此後十幾年中,CNNIC一直在對中文域名的應用進行改進。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首席科學家錢華林向本刊記者解釋說,由於中文的特殊性,中文域名係統的建立要解決與周邊國家的語言協調、與中文自己的異體字協調的問題。比如,中文和日文很多字寫法相同但是意思不同,中文一個字有好幾種寫法,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就無法保證域名解析的唯一性,中文域名係統就會進入混亂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