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醫療托老”探路(1 / 1)

河北省曲周縣中醫院探索“衣食住醫”等綜合配套服務體係完善的“醫療托老”新模式,受到百姓普遍歡迎,出現了“床位供不應求、醫院良性發展”的喜人局麵。

業內人士認為,這種養老新模式解決了基層養老院缺少醫療服務難題,或可成為破解我國“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突破口;也可使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鄉鎮醫院在“錯位發展”中增強自我造血功能,有效改變“病源少、發展慢”的窘狀。

他們建議,在推廣“醫院+養老”經驗的同時強化政策扶持,加快醫療與養老資源整合和政策銜接。

麵對老齡化社會的雙重需求

目前,我國養老問題日益凸顯:一些慢性病老人、大病康複期老人、失能老人和需要晚年關懷老人的醫療、護理、康複、養老問題,已成為不可回避的社會問題。

但是,普通養老院隻能解決老有所養,解決不了老有所醫。置身老齡化社會,人們期待著滿足老人養老和醫療護理的雙重需求。

2012年,河北曲周縣以縣中醫院為依托,投資2億元建成集醫療、急救、康複、保健、托老一體化的綜合性托老中心。

據曲周中醫院院長溫銀山介紹,按照入住老人的身體狀況,托老中心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采取“一對一”服務,身體狀況較好的采取“一對二”服務,白天醫院護士、護工輪流照顧,對老人體檢按摩、指導鍛煉、養生保健;晚上護工值班陪住,防止突發性事件發生。

為方便老人生活,中心的活動場所全部采取無障礙、人性化設計,讓老年人起居更舒適。根據老年人心理特點,注重從心理上撫慰老人,並按照老人的性格特點和個人愛好,確定同住人員。中心還有國學堂、園藝社,設書畫室、棋牌室、台球室、垂釣處和花木、藥材、蔬菜種植園等,組織有能力的老人參加活動,豐富老年人的文化娛樂生活。

該院病房樓、托老樓、活動室等老年活動場所均采取無障礙設計,設置雙人間、單人間,每間住房麵積24平方米,設有單獨衛生間,防滑式地板,全天24小時中央空調,並設有太陽能衛浴和廚房。

每位入住老人都單獨建立健康檔案、體檢報告、病曆,詳細登記健康狀況及生活習慣,對所有入住老人實行每天查房,每周會診,每月健康評定。結合老年人飲食特點,單獨增設老年食堂,以鮮熱淡軟、養生長壽為標準,一次性製定每周21頓飯的食譜。

曲周縣中醫院對具備以下三種情況的老年人實施全部免費供養:一是獨生子女為國防事業獻身成為烈士的;二是社會影響力大、群眾反映好、孝敬老人,無兒無女的;三是真正老實本分,老年失子的。

托老中心的收費分三個檔次:能自理的每人每月900元,半自理的每人每月1500元,不能自理的每人每月1900元。

80多歲的馬文喜老兩口在這裏已入住兩年。他告訴本刊記者,老伴前幾年得了腦溢血,四個孩子都忙於工作無法全天候照顧老人,曾經每月花2000元雇了一個護工,但解決不了突發疾病救護問題。他們兩人的退休金完全能夠支付在托老中心的花銷,這裏有專業醫生隨叫隨到,這讓他們心裏很踏實。老伴出現過幾次突發狀況,如果在家裏或者普通養老院裏,早就不行了。

符合基層實際,服務細致到位,自然引來老人“入托”。溫銀山說,目前托老中心收費一般城鄉家庭均能承受,醫療費用多有醫保保障,因此床位供不應求,130個床位已經住滿,還有100多個老人排號等待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