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聲歎息(2 / 3)

“問問他,怎麼回事,”徐永全微微點了點頭。

“如果你們真的是我們的自己人,那麼,就派人去救救我們的族人吧。”莫希幹突然變得激動起來,迅即的將來龍去脈和陳衛東說了開來。

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陸當之無愧的主人,哪怕他們從來沒有扔有過一個統一的國家,但千百年來生長於斯的事實,這是無可辯駁的。

歐洲異教徒們,乘坐五月花號來到美洲大陸的時候,也沒有想過自己要成為這裏的主人,他們隻是聽那些做皮毛生意的商人說過,這裏有一片不在教會控製下的土地,於是,迫於生計,迫於教會的殘酷迫害,他們相約在一起,駕起風帆,冒著生命的危險來到了這裏。

他們生怕自己的到來驚擾了這裏的平靜,導致本地人的反感,他們不惜放低身份,邀請本地人同自己一起過節,一個足以讓所有印第安的後人們銘記的節日——感恩節,感謝印第安人讓他們留了下來,並感謝印第人一再的寬容忍讓,讓他們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

人的野心是逐步膨脹的,當逃過生天的歐洲人發現,印第人如此的善良可欺,如此的愚不可及,卻占有著如此廣闊的地方,他們覺得老天爺把這麼好的東西交給印第安人,是何其的不公平,激憤之餘,他們開始蠢蠢欲動了,戰爭開始在移民和印第安原著民之間展開。

隨著北美十三州的獨立以及美國的建立,移民們發現,他們要想擁有更廣闊的空間,要想活得更好,印第安人將是他們最大的阻力。想要達成心願,隻有將這裏的印第安人趕走,消滅,甚至殺光。

於是他們的建國總統華盛頓先生,開始一直不遺餘力地做著與他們鼓吹的文明背道而馳的勾當:

當時的北美有一個對比非常突出的現實是,人口很少的的印地安人占有了數量巨大的森林和土地;而隨著大量移民的湧入,美國的土地已日益緊張,根本供不上移民們的需要。由於印地安人在軍事實力上的弱勢,以及更熱衷於他們的內鬥,他們幾乎無力對付移民的蠶食占有,更不要說一個強國的軍事攻擊了。此時,他們的生存和權利,事實上必須依靠和強者的妥協。

在華盛頓總統時期,處理印第安事務的任務落在華盛頓總統的首任戰爭部長亨利諾克斯身上。他認為,印第安部落應該是具有主權的、和美國各州一樣的自治邦,美利堅合眾國應該承認他們自治政府的權力,承認他們的邊界。他認為,白人不斷進入印第安人的土地定居是引起衝突的首要原因,而持久和平的唯一辦法是聯邦政府必須約束它的國民。而且,他還認為,聯邦政府具有道德上的義務和責任來保護印第安文化免於滅絕。否則的話,發展差異如此之大的文化間的接觸與衝突,導致文化上的滅絕幾乎是難以避免的。

華盛頓和諾克斯,試圖盡量善待印地安人。他們希望能夠通過貿易條約,平等合法地從印地安人那裏購買土地,以擴展美國其他地區的需求。這就是被史家稱為“光榮擴張”的概念。

華盛頓總統一上任,諾克斯的印第安政策就開始了。聯邦政府承認,印第安部落是主權自治邦國,美國必須通過條約來和印第安人打交道。這種條約,根據憲法,必須由參議院三分之二通過。國會通過了1790年的印第安貿易和交往法,要求購買印第安部落土地的事務,必須通過總統任命的印第安事務專員和印第安人談判達成條約來進行,各州不得自行強取豪奪。

這樣,在和平的幌子下,諾克斯提出了保存印第安文化的長期問題。華盛頓和諾克斯都認為,印第安人的弱勢是文化發展上的,而不是種族上的。所以,印第安人完全有能力、也應該幫助他們變得“文明化”。他們認為,這不僅能使印地安人溶入美國社會,成為合格的公民,也惟有這樣,才能扭轉他們的弱勢,避免文化滅絕之命運。因此,他們認為印第安人需要學習,而政府的作用就是鼓勵這種學習。

華盛頓和諾克斯首先必須麵對曆史遺留問題。他們看到,他們的舉動已經無法把以前侵入切諾基土地的白人定居者遷走,他們就和切諾基人談判土地購買,把這些已經侵占的土地買下來,勘定新的邊界,然後嚴格禁止白人進一步入侵。在1791年的Holston條約裏,諾克斯要求寫進了有關切諾基人“文明化”的條款,聯邦政府將幫助他們從狩獵者轉變成畜牧者和農作者。國會在1793年貿易和交往法裏增加了向印第安人捐贈農具、馴化家畜和其它“文明”用品的條款,要求向印第安人示範這些用品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