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塞米諾人的選擇(1 / 3)

“不斷進步看來是人類的天性……我們一生都在努力奮鬥,目的在於獲得眾多的榮譽、權力或其他一些東西。占有這些東西意味著無比豐富的想象力得以實現。這些努力共同促進了社會進步。但是在一個由野蠻人構成的社會裏,這種進步並不多見。”劉易斯?卡斯曾經擔任過不同的職務,如陸軍部長、密歇根州州長、駐法大使,後來成為總統候選人。他就是這樣看待印第安人的遷移的。

卡斯(1836年,哈佛大學授予他法律名譽博士學位,而此時正值印第安人遷移的高峰期)依據他任密歇根州長時所訂立的條約,從印第安人手中奪取了數百萬英畝的土地:“我們必須時常從反麵去改進他們的愛好……他們是一群未開化的人。他們依賴狩獵來獲取貧乏而不穩定的生活資料,以圖生存。他們不能與文明社會共同生活。”

但顯然,印第安人世代沿襲的生活稟性使他們不願意離開故土。數年前,針對門羅總統關於遷移的談話,一位年邁的喬克托酋長說:“很抱歉,我不能答應國父的要求……我們如同林中的草,在此生長;我們希望留在這裏,不想遷移到另一個地方。”一位塞米諾爾酋長曾對約翰?昆西?亞當斯說過:“我們在此呱呱墜地,在此長大成人,與這片土地血水交融,對它倍感親切。”

傑克遜當選總統伊始,佐治亞州、亞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就通過法律,加強了對轄區內印第安人的管理。印第安人的土地被掠奪和分割,並按發行州債券的形式加以分配。聯邦有關條約、法律授權國會而不是各州政府管理印第安部落。但傑克遜支持各州的行動,對這些法律規定毫不理會。

傑克遜終於找到了恰當的辦法。根據這個辦法,印第安人就不是“被迫”向西遷移了。假如印第安人選擇留居此地,他們必得遵守那些損害他們部落及個人權利、給他們帶來無盡煩擾的政府法令,還得遭受垂涎他們土地的白人居民入侵的厄運。假如印第安人同意遷移的話,聯邦政府將會從經濟上給予聊勝於無的資助,並許諾他們可以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得到一片土地。傑克遜命令一位陸軍上校與喬克托人和切羅基人進行談判。

通過高壓和欺騙手段而訂立的條約,將克裏克族、喬克托族、奇卡索族部落土地劃分為一塊塊的,每一個印第安人都成了合同商、投機者和政客們的獵物。克裏克人、喬克托人雖然保留了私人的小塊土地,但絕大部分土地被土地公司侵占。照佐治亞州銀行董事長、一家土地公司股東的說法就是:“偷竊是時下風行的原則。”

土地被侵占、缺衣少食的克裏克人拒絕向西遷移。饑餓的克裏克人開始襲擊白人的農場,而佐治亞州民兵和殖民者則攻擊印第安人定居點。於是爆發了第二次克裏克戰爭。亞拉巴馬州一家同情印第安人的報紙報道說:“對克裏克人的戰爭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欺騙行為。它是別有用心的人所策劃的一場卑鄙而殘忍的陰謀,目的在於阻止一個無知的種族維護其正當的權利,剝奪他們手中僅剩的一點點生活資源。”

19世紀20年代,也就是在1812年戰爭和克裏克戰爭的喧囂過去之後、傑克遜當選為總統之前的這一段時期,南部的印第安人和白人就已定居下來,他們關係密切,和睦相處,自然環境為生活在這裏的所有人提供充足的資源。白人可以去探望印第安社區,印第安人經常到白人家中作客。戴維?克羅克特和塞姆?休斯頓這樣的邊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湧現出來的,他們成了印第安人的終身朋友。

表麵的和睦相處,並未為印第安人民帶來真正的友誼,有曆史學說總說其真正的根源在於工業化和貿易的發展,人口、鐵路、城市的增長,土地價格的上漲,商人的無止境的貪欲,卻不知道,歐洲移民貪婪無度的欲望,是不可能放過印第安人民的。結果就是印第安人淪落到死亡或被流放的境地,可是土地投機商卻發財了,政客們也掌握了更大的權力。至於貧窮的白人拓荒者,作為棋盤上的兵卒,首當其衝地被推入暴力衝突之中,不久就變得無足輕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