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平,傑克遜連任總統,他采取行動,加快了印第安人遷移的速度。大多數喬克托人和切羅基人被迫遷移,但仍有2.2萬名克裏克人留居亞拉巴馬州,1.8萬名切羅基人留居佐治亞州,5000名塞米諾爾人留居佛羅裏達州。
自哥倫布時代以來,克裏克人一直在為保衛領土而戰。他們先後與西班牙人、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戰鬥過。但是,到1832年,他們的領土已減縮為亞拉巴馬州一塊極小的地區。同一時期,亞拉巴馬州的人口卻迅速增長,歐洲白人移民已超過30萬人。由於輕信了聯邦政府大肆吹噓的諾言,克裏克人代表團在華盛頓簽訂了《華盛頓條約》,同意遷移到密西西比州以外的地區。條件是克裏克人放棄500萬英畝土地,但其中200萬英畝應給予克裏克人私人擁有,他們受到聯邦政府的保護,可以在亞拉巴馬州境內出賣這些土地或留作自用。
幾乎在簽訂條約的同時,白人就背棄了盟約中作出的承諾。白人開始侵犯克裏克人的領土,搶劫者、尋求土地者、詐騙者、威士忌酒商、暴徒,開始將成千名克裏克人從家中攆走,將無辜的印第安人們趕到沼澤地和森林中。聯邦政府對此不聞不問,相反,它通過談判達成一項新條約提出:克裏克人必須立即向西遷移;移居行動由克裏克人自己負責;聯邦政府提供經濟援助。
盡管處境困難的克裏克人不肯遷移,但是到1836年,各州政府官員和聯邦官員還是作出了克裏克人必須遷移的決定。他們借口絕望的克裏克人數次襲擊白人殖民者,宣稱克裏克族在製造“戰爭”,已經喪失了享受華盛頓條約中規定的權利的資格。
政府動用軍隊強迫克裏克人向西遷移。一支1.1萬人的部隊尾隨著克裏克人。克裏克人沒有抵抗,一槍未發就屈服了。軍方將那些他們認為是反叛者和同情反叛者的人集合起來,用手銬將這些人綁在一起押送到西部。另一支部隊則侵入克裏克人居住區,將居民集中起來,以200人或300人編成一組,向西遷移。自此以後,再沒有任何人談到對克裏克人的土地和財產給予補償的問題。
為了保證這次長途遷移得以順利完成,克裏克人被迫簽訂了一些非正式的條約。然而,他們再次受到了欺騙。他們缺乏食物、住所、衣服、羊毛毯以及醫療護理,而這一切又一次被延誤。破舊不堪的輪船又一次超載運行,將他們運過密西西比河。饑餓和疾病導致大批人死亡。
800名克裏克人曾自願參加合眾國對佛羅裏達州塞米諾爾人的戰爭。作為回報,合眾國許諾他們的家人可以留居在亞拉巴馬州,聯邦政府給他們提供保護,直到戰爭結束後他們返回家鄉為止。合眾國再一次違背諾言。對土地貪婪成性的白人搶劫者襲擊了這些克裏克人的家人——洗劫了他們的財物,將他們趕出家門,婦女則被強奸。然後,軍方宣稱:為了安全,克裏克人應該從克裏克領土遷移到莫比爾灣的中心營地。數百名克裏克人因缺少食物、患病而死亡。
當參加塞米諾爾戰爭的克裏克人返回家鄉時,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被驅趕向西遷移。在經過新奧爾良時,他們染上了黃熱病。在渡過密西西比河時,611名克裏克人被塞進一艘年久失修的破船蒙沒斯號,船沉入河底,311人死亡,其中有4人是赴佛羅裏達參戰的克裏克誌願軍指揮官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