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別人信不信,隻要胡家慶信了,老德容也也隻有選擇相信了,他——老德容——本來就是查理五世的後人。
而德容相信了,他的船廠的老船員們也都相信了——隻要德容能帶給他們希望,就算他不是查理五世的後代,但他起碼也是個貴族,能給自己飯吃,那就夠了。
東方的古代,都曾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豪言壯語,也有布衣劉邦提三尺青鋒掌控天下的傳奇,所以,草根逆襲,也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其實歐洲人和世界人民講什麼民主,殊不知,他們卻是最沒有民主的,所謂的民主也隻是針對他們那些所謂的貴族而言的。
正如某天朝的所謂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說法一樣,其實最大的蛋糕都被X二代占去了,草民們根本不可能有機會擠進去分一杯羹的。
歐洲貴族的種族優越感,比任何民族都要強烈,若非如此,他們就不會如此沒有廉恥沒有顧忌的屠殺印第安人了。至少東方的古國,沒有這樣大規模的對異族進行滅族之戰的。(倭國不算,他們隻是野人。)
所以,落魄的貴族——德容宣稱他自己就是查理五世的後人,那他就是吧。最關鍵的是,船廠要開工了,他們又可以操持舊業,賺錢養家糊口了。
成千上萬的人開始緩緩向埃姆登彙攏、聚集,而胡家慶承諾支援德容的糧食,很快就要見底的趨勢。
胡家慶很是不理解,埃姆登就在河岸和海岸邊上,不會缺少水源,而且抬望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沃野,隻要稍加開墾,就是一望無邊的良田,怎麼會吃不飽飯,他怎麼想也不能理解。
“咳,這個,我們這地方,還是海撥太低了啊,經常遭水淹,要是再遇上海水倒灌,更加不得了,好不容易種下的莊稼,隻要一場海浪打來,連種子都收不回來的。”老德容也有些老臉掛不住,“但是現在,有您的幫助,我們有辦法了。”
自己雖然挺懂農田水利的,可是,要是對方自己不主動做,自己能有啥辦法,胡家慶不解地望著德容。
“現在我手上已經有近一萬人歸附了,除去船廠必需的一千人,其它的人我想讓他們全部去修堤壩,我計劃在河口三角洲的位置,築一道三米高的大壩,這樣,今年冬天我們就能擁有良田千畝了,而且,有三四米高的大壩,也不擔心海浪打過來了。”
胡家慶讚許的望了眼德容,畢竟是貴族出身,受過一些教育,還是有一定見地的。隻要給他一個機會,他立即就會拿出出彩的成績的。
“隻要有足夠的糧食,到明年的時候,我們就能開發十萬畝以上的良田。而且,如果我們的工業項目全部啟動,也至少能容納十萬以上的就業人員。”
說話間,德容一副躇躊滿誌的樣子。
德容已經在抓緊挑選人員,讓他們跟隨胡家慶去北美接受培訓,隻要他們學會了這些技術,埃姆登將這些工廠開起來,他很快就能擁有無數的財富,和聲望了。
他似乎已經看到了一座新生的埃姆登城市在向他招手。
胡家慶也覺得很是期待,記得21世紀的時候,埃姆登也隻不過五六萬的人口,要是在自己的操縱下,埃姆登能成為一座擁有幾十萬人口的大城,該是多麼拉風的事情。
但這些不需要胡家慶去操心了,他隻需要將自己掌握的資金拿出一部分出來,買到足夠的糧食運到埃姆登,德容自有他的一套班子去處理。
詹姆斯和他的約定,他不得不打起了精神去應付。
其實也不是什麼首創的東西,他隻需要把一百年後的巴以分治的決議,回憶起來就行了。
這個時候的巴以地區,還處在奧匈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夾擊之中,也可以說,是三不管地帶。
猶太人沒有想到要占據這片聖地,巴勒斯坦人也還沒有覺得這片聖地的珍貴,因此,相比後世而言,可操作性更大一些。
那是隨便自己的筆在地圖上劃拉啊。
為了避免後世巴以衝突的麻煩,在胡家慶的計劃書中,他把耶路撒冷當作了未來的猶太國的首都,而且,把猶太人的國土往下挪了一些,直至西奈半島,直接和埃及接壤了。
而為了照顧阿拉伯人的情緒,未來的巴勒斯坦將合二為一,以約旦河為界,連成一片,也沒有了會造成衝突的飛地和三角地帶了。
而為了建設這片土地,前期的計劃是投資100萬英鎊,移民10萬的猶太人過去。
現在的希特勒還不知道在哪個角落裏呆著,全麵的排猶還不存在。但是猶太人的精明和貪婪,確實讓許多國家的人民十分的反感。不過,因為猶太人手中掌握的財富,讓這些國家暫時還不好拿猶太人怎麼樣,猶太人過得也還算滋潤……所以,讓他們現在選擇移民,他們多半是不太樂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