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國戰(3 / 3)

“這個…”,喬恩有些猶豫,他更大的願望,是帶兵打仗的,但他知道,如今移民更需要他。現在船隊中的中下層官員,大多數是移民,若他這個領頭的不在,真不知道他們會搞成什麼樣子。“我服從命令。1847年,我盡量實現10萬的移民數量。”

滯留琉球的還有十多萬人,加上耆英承諾的移民數量,還有許多自發投奔硫球等地的滿清百姓,人數上沒有問題。在金山造船廠上正軌之後,如今的運力也不成問題了。

10萬人看似很多,但當他們真正麵對國之大戰的時候,才感覺到自己的力量的微小,巴不得現在有100萬人在手才好。

美國已經在美洲發展兩百多年,共和國要實現彎道超車,任重而道遠。

保證農業產量,保證自己和移民們有飯吃,這是任何國家的根基。

保證自己的軍工企業,保證自己有足夠的槍支彈藥,準備和美國人打一場持久之戰。

共和國擁有比較完備的工業基礎了,在這個剛從農業社會過度的時代,基本上能自給自足,經濟對外依存度不高。尚且,美洲西海岸有著廣闊的海岸線,周邊無任何大國,太平洋就象一道天然的防線,這也是共和國得天獨存的優勢。所以他們最緊迫的任務,就是打贏這一場國之大戰,為共和國爭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我們的財政,怕是要吃緊了。”胡家應憂心道。

共國國由於新移民的注入,以及領先時代太多的工業技術,使其工業產品,尤其是軍工業,擁有非常高的利潤,所以,共和國現在的財政基本上盈餘的。

但如果要打這麼一場持久戰,還要進行移民,那點老本是不夠他們折騰的。畢竟,共和國的根基太淺了。

“既然民心可用,我們怕什麼。發行戰爭債券,想必我們的人民是支持我們的。”

他們沒想到的是,許多移民們根本沒有把這當做能夠還回的債券,他們還是很主動的拿出了家裏的積蓄,踴躍的購買。對他們來說,勢關共和國的存亡,他們根本不圖政府會還上債券,就算不還,他們捐也要捐出去。

若非楊全他們的英雄犧牲,他們此刻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呼吸今天的空氣。

移民們初到北美,可多少都是接受一些國家和民族的觀念的教育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可不能隻是說說。此是後話,暫且不表。

“其實,我們還是有利刃在手的,隻是,徐總,該你發號施令了。”趙文禮肅然道。

徐永全不解地望著趙文禮。

“象我們在東京的時候那樣,在新奧爾良,在華盛頓、在芝加哥做過的那樣,給美國人一點小小的懲罰。”劉世傑輕鬆地說著。

“這個,會不會不太好,”徐永全明白了,他是一個方正的人,使用這些陰險的手段,還是趙文禮他們幹的,事後很久才告訴他。隻是讓他親自去領導,他怕自己下不了手。”

“這是一場國戰,國戰之中,任何手段都是可以用得上的,現在又沒有什麼日內瓦公約,我們要怕什麼?就算有日內瓦公約了,以美國人連平民都不放過,甚至對印第安人進行種族清洗的舉動,我們做什麼都不算過分。”今天的徐永全表現得有些不在狀態,趙文禮有些惱火。

“好吧,我立即去召集人。”徐永全感覺到了趙文禮的不滿。他也明白,如今的共和國勢單力孤,如果沒有一些這激的手段,很容易就能被美國人消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