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以前的舒淩雲對洪秀全有諸多的不解和不信,但如今眼看著太平軍起義的勢頭愈演愈烈,漸有向廣州地區急速擴展的勢頭,舒淩雲不得不承認,能在滿清的治下,搞出這麼大的聲勢人物,絕非池中之物,自己當初還是小看了洪秀全。
不過,他仍然相信,洪秀全這種人不會長久。舒淩雲雖然不懂看相,但作為一個四十多的男人,生活的閱曆讓他也能觀察一些。洪秀全那尖嘴猴腮的模樣,不象是有福緣的人。眼前的勢頭,怕也隻是洪秀全逞一時之威罷了。
但是,舒淩雲現在可沒有時間糾結這些,作為共和國國安部派往滿清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如今最重要的責任就是撇去個人的感情因素,盡快的聯絡上太平軍。
蔣誌毅等人,喬裝不得誌的學子,混入了太平軍中。從不久前傳來的消息得知,蔣誌毅等人已經混成了小頭目。隻是,如今太平軍仍局限在廣西範圍內,信息傳遞多有不便。他們亦表示了,一旦有所進展,第一時間便會向兩廣地區的頭兒廖喜雲報告。
在共和國呆了這麼久,無論是紀律性還是忠誠性都是勿須置疑的。因為舒淩雲相信,從共和國出來的人,是不太可能再被別人收買和利用的了。因為,信仰是不可能被收買的。
當初舒淩雲和廖喜雲等人來的貨船,早裝滿了滿清的貨物,以及幾百名無意中收容的移民,早已踏上了歸程。這段時間舒淩雲和廖喜雲的主要任務便是在香港島和廣州兩地為共和國的貨物鋪開鋪路,徹底的在這兩地紮下根來。
真要論起來,還得感謝英法兩國的大炮將華夏的國門轟開,共和國如今的貨物在廣東地區很受歡迎,他們的商鋪剛開張幾天,就有幾家商家上門,一口氣把他們的貨物幾乎搬空。而且還放下話來,象這種貨物,隻要他們有多少,他們就收多少。
舒淩雲敢確信,隻要是來自共和國的貨物,無論是洋布洋油,還是洋釘洋火洋皂,甚至還有偷偷夾帶的,共和國軍隊換裝下來的火槍,都可以直接甩西歐貨物的幾條大街。再說,他們本來就不是來做生意的,價格也不是太離譜,也難怪那些商家敢一口氣就吃下。
如果他們自己不說,廖喜雲和舒淩雲如今就和這時代的商家毫無二致。
廖喜雲倒還經常出去四處走走,看著有共和國需要的人才,想盡辦法撈了過來,送到共和國去。但舒淩雲忙碌之間,似乎完全成了一個商鋪老板。隻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起自己還負著的責任,如今千頭萬緒還不知道如何開始,如何才能跟洪秀全擹上關係,內心不由糾結不己。
洪秀全自然不會還記得,還有這麼一個老友會念叨著他。他現在手下有幾萬的追隨者,出入都有成群結隊的人馬跟隨,隻怕早已忘記了還有這麼個同窗了吧。
不過,這段時間洪秀全的日子也是不太好過。雖然他們攻下了不少縣城,但都是沒有多大影響力的小城,一方麵,影響有限,另一方麵,小城人少錢少,也實現不了他們打土壕分錢財的期望,於是,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此時廣西地區最大的城市——桂林。
1852年4月5日,太平軍自永安突圍後,開始攻桂林,但卻久攻不下,不得己轉攻全州,打算為自己拿下個大點的據點。
不幸的是,全州沒有攻下,大頭領馮雲山還中炮身亡了。
不得己之下,隻好折入湖南道州(道縣),並在此開始整頓隊伍,增修戰具;製備軍火,並作出\"專意金陵,據為根本\"的戰略決策。8月10日,棄道州東進,占領郴州,建立\"土營\"。
湘西為三苗聚居之地,其百姓曆來彪悍,又加之滿清對該地區改土歸流之後,當地百姓漸漸為當地官府壓迫和盤剝,日子過得是愈發艱難。如今太平軍這麼一來,隻消幾句動聽的口號,立即就有無數的熱血漢子一擁而上,紛紛群起而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