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的這群公子小姐,老少爺們,沒有盼到他們期望的天堂,雖然這裏的富足和井然有序,貌似有點天堂的樣子,但這一切目前看來,和他們仍然無關。
他們剛一登陸,還沒等他們緩過氣來,就領受了共和國對他們最親切的關懷和關注,或者說,共和國給他們來了一個很是給力的殺威棒。連續多日來辛苦的勞作以及精神摧殘,非但再以為這裏會是天堂,反而有置身於地獄的感覺。
他們以為,這一切肯定是早就給他們準備好的殺威棒,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就在他們登陸後在隔離區呆著的這三天內,關於他們的前途,共和國高層們可以引起了很大的爭論。
“共和國的農業現代化,需要大量的現代化農民,農技師、農場主,因此,我申請,撥付兩千名到農業係統去。我相信,隻要給我足夠的人手,給我三年時間,實現初步的機耕作業,我能讓現有的國營農場種植麵積增加三倍以上。”關於這批人的前途的共和國高層碰頭會上,已經晉升為新成立的農業部的李春生首先發言。
李春生穿越前也隻過是一個農民,而且文化也不過高中畢業。但作為穿越眾中年齡最大的他,如今也不過是四十出頭罷了。
雖然他也不過是一個有著高中文化的小農民,但切莫小看七零後高中生的水平,絕對不是那種畝產上萬斤的農民的素質可比。
那年頭,考個高中,隻怕比二十年後考個大學更難。所以,他沒能上大學,不是沒能力沒水平,隻是因為家裏太窮,而那時候的精英教育,升學率又確實太低。所以,他才不得不委身為農民,而若不是日子確實過不下,也不會鋌而走險,跟著陳大勇去走私。
所以,作為一個有能力,還有著二十一世紀的見識的農民來說,自一來到北美,就明白了,為何北美人人力成本是我們的幾倍,為何人家還能向我們出口糧食。以北美這一望無際的平原,如果實現機耕化,種植成本相比於我天朝的純人力耕作,高出不知道多少倍。
所以,以目前共和國總共也不過兩百餘萬的耕作麵積來說,真要實現機耕化,實現種植麵積翻幾倍,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作為中國人,祖祖輩輩都受困於貧脊微薄的耕種麵積,一直在饑餓和貧窮線上遊走的華人,沒有什麼會比擁有足夠的糧食更重要的事情了。更何況,共和國如今正處於大力擴張,大量的移民湧入,需要大量的糧食的情況下。
雖然共和國現在有著首都、金山、東部、半島、長島等五大大型國營農場,耕作麵積占總耕種麵積三成以上,要是真實現國營農場的機耕化,所提高的效率也是十分可觀的。所以,李春生敢這麼大言不慚的提出自己的要求。
“得了吧,李大哥,”吳越倒是一點都不給麵子,一臉的不屑,“要是我們不給你們提供足夠農機器具,看你如何實現機耕化。”
“所以,我覺得,現在的工業係統才是最需要補充人員的,我提議,撥付兩千人手到各工業係統去。才是重中之重。”
隨著地位的逐步提高,以及對自己工作的越來越遊刃有餘,吳越再不複穿越時的拘謹和內向了。涉及到自己部門的未來發展前途,哪怕和李春生這位大哥平常關係十分不錯,此時的他也是寸步不讓。誰讓他現在是國家工業部的總帶頭人呢。
更何況,他那工業部下,還有重工、輕工、化工、冶煉等多個關乎國計民生的司局,他覺得,自己這裏才是最需要有文化、有素質的人才啊。
“其實你們都錯了,共和國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是安全。要是沒有一支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部隊,無論你們的工業,還是農業發展,都是不靠譜的東西。”雖然徐永全在場,但身為陸軍司令的孫正光,仍不忘了表達自己的看法。
作為親自將共和國陸軍練出來的孫正光來說,可謂是深受這時代的士兵的沒有文化的苦了。不說別的,單就練隊列的時候,僅就讓士兵們分清左右,就不知道讓孫正光急白了多少頭發。雖然,隨著夜校的開展,以及共和國的第一批移民子弟的入伍,這種情況已經有所緩解,但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有理想有抱負的隊伍,對於孫正光來說,無疑是讓共和國在北美站得更牢的根本。